物联网网络攻击与风险管理解析
1. 物联网安全现状概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物联网(IoT)领域的网络安全形势愈发受到关注。了解当前物联网安全状况的主要方面包括深入研究面向网络安全的物联网架构、分析影响物联网设备的主要网络威胁和风险、评估这些威胁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还涉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安全的关联以及对量子抗性网络安全技术的比较研究。
2. 面向网络安全的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代表着万物互联,通过智能手机、RFID 阅读器和标签等智能设备实现连接。其具有四层的网络安全架构:
| 层次 | 攻击类型 | 目标领域 |
| — | — | — |
| 感知层 | 侧信道攻击、节点捕获攻击、重放攻击、恶意数据攻击、定时攻击等 | 机密性 |
| 网络层 | 欺骗、篡改、路由信息攻击、女巫攻击、虫洞攻击等 | 机密性、隐私性和兼容性 |
| 中间件层 | 恶意内部人员攻击、第三方关系攻击、虚拟化攻击、底层基础设施攻击 | 完整性、真实性和机密性 |
| 应用层 | 网络钓鱼攻击、蠕虫、病毒、间谍软件、恶意脚本、特洛伊木马等 | 数据隐私和身份认证 |
下面对各层进行详细分析:
- 感知层 :该层包含数据传感器,可检测、收集、处理和传输数据。存在四大网络安全问题,如物联网设备的动态特性、传感器节点暴露、无线信号强度以及存储、计算和通信限制。防御技术有访问控制、轻量级加密和节点认证。攻击主要针对机密性,例如侧信道攻击通过分析电磁发射、执行时间等物理参数提取数据;节点捕获攻击中攻击者接管节点获取信息;重放攻击恶意重复或延迟有效数据传输;恶意数据攻击则是攻击者添加新节点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