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溴电池:特性、性能与应用全解析
1. 锌/溴电池概述
锌/溴电池在公用事业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方面极具吸引力。早在100多年前,基于锌/溴电对的电池概念就已获得专利,但商业化进程曾受两大固有特性阻碍:一是锌沉积时易形成树枝状结晶,二是溴在溴化锌水溶液电解质中的高溶解度。树枝状锌沉积物易导致电池短路,而溴的高溶解度会使其扩散并与锌电极直接反应,造成电池自放电。
不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埃克森(Exxon)和古尔德(Gould)的研发项目克服了这些问题。此后,古尔德的技术由能源研究公司进一步开发,但未保持高度活跃。80年代中期,埃克森将其锌/溴技术授权给多家公司,包括美国的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欧洲的Studiengesellschaft für Energiespeicher und Antriebssysteme(SEA)、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明电舍公司,以及澳大利亚的舍伍德工业公司。1994年,江森自控将其在锌/溴技术方面的权益出售给位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ZBB能源公司。1993年,Powercell公司成立,如今所讨论的技术基于埃克森的原始设计。
锌/溴电池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和缺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 优点 | 缺点 |
| — | — |
| 循环电解质便于热管理,且能为每个电池单元均匀供应反应物 | 需要辅助系统进行循环和温度控制 |
| 具有良好的比能量 | 系统设计必须确保安全,如同所有电池一样 |
| 能量效率高 | 充电时关闭,初始自放电率较高 |
| 由低成本且易于获取的材料制成 | 可能需要提高中等功率能力 |
| 采用传统制造工艺,组件可回收/再利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