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氧化银电池:特性、性能与应用全解析

氧化银电池:特性、性能与应用全解析

1. 氧化银电池概述

氧化银二次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和功率密度而闻名。不过,银电极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对高比能量或功率密度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如轻便医疗和电子设备、潜艇、鱼雷以及太空应用等。

氧化银电池的发展历程丰富。1800 年,Volta 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银锌堆电池,这是“银电池”的首次记录使用。19 世纪早期,该电池占据主导地位。此后 100 年,人们对含银和锌电极的电池进行了大量实验,但这些电池均为一次性(不可充电)类型。19 世纪 80 年代后期,Jungner 首次报道了可工作的二次银电池,他最初试验了铁/氧化银和铜/氧化银电池,最终选择镉/氧化银电池用于电动汽车推进实验,但这些电池循环寿命短且成本高,商业吸引力不足。直到 1941 年,法国教授 Henri Andre 为实用的可充电锌/氧化银(银锌)电池提供了关键技术,他使用半透膜玻璃纸作为隔膜,阻止可溶性氧化银迁移到负极板,并防止锌“树”(枝晶)从负极向正极生长,这是电池短路的两大主要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银镉电池因银锌和镍镉技术的出现而重新受到关注,其循环寿命优于银锌系统,由 Yardne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首次商业化。后来,Westinghouse Corporation 报道了银铁电池的商业应用。

2. 不同类型氧化银电池的优缺点
电池类型 优点 缺点
银锌(锌/氧化银)
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模数最优法整定电流环和对称最优法整定速度环的无感算法(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无感算法,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实现转速和磁链的在线估计,省去机械传感器,提升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双闭环结构,其中电流环通过模数最优法进行PI参数整定,以获得快速响应和良好稳定性;速度环则采用对称最优法进行调节器设计,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整个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中完成建模仿真,验证了其在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仍能实现高性能调速的可行性。; 适合人群: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运动控制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无速度传感器电机控制技术,特别是MRAS在转速辨识中的应用;②掌握模数最优法对称最优法在电流环和速度环PI参数整定中的设计流程工程实践;③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复现先进控制算法,服务于教学实验、科研项目或工业原型开发。;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Simulink模型同步学习,重点关注MRAS观测器的构建原理、PI参数整定的理论推导仿真验证环节,同时可进一步拓展至参数鲁棒性分析实际硬件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