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锂阳极储备电池:特性、化学原理与性能解析
1. 锂阳极储备电池的一般特性
锂金属作为储备电池的阳极,相较于传统储备电池具有显著的能量优势。锂的高电位和低当量重量(3.86 Ah/g),使得锂储备电池的工作电压接近传统水系电池的两倍。不过,由于锂在水系电解质中具有高反应活性,除特殊的锂 - 水和锂 - 空气电池外,锂电池必须使用与锂不发生反应的非水系电解质。
常见的常温活性(非储备)锂电池体系中,Li/SO₂、Li/V₂O₅、Li/SOCl₂和Li/LiₓCoO₂展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其放电特性为储备电池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下面是这些体系在20°C时的性能对比:
| 体系 | 电压(V) |
| — | — |
| Li/SOCl₂ | 3.6 |
| Li/V₂O₅ | 3.4 |
| Li/SO₂ | 2.9 |
| Li/LiₓCoO₂(x ≈ 0.4 - 0.5) | 4.0 |
储备电池的设计特点是在使用前,电解质与电极活性材料物理分离,并储存在储液罐中。这种设计使得电池在非活性状态下储存超过14年后,输出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但与活性锂原电池相比,储备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能会降低多达50%,主要原因在于激活装置和电解质储液罐的存在。
在选择用于储备电池的锂阳极电化学体系时,除了考虑电解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放电条件下的性能外,电解质的稳定性以及与储液罐材料的兼容性也至关重要。
2. 锂阳极储备电池的化学原理
2.1 锂/五氧化二钒(Li/V₂O₅)电池
该体系的基本电池结构包括锂阳极、微孔聚丙烯膜隔膜和通常由90% V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