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我多年的跟腱病是如何康复的?(2)

作者:戴剑松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4922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跟腱疼痛是跑友遇到的常见伤痛之一,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病情迁延,形成顽固性疼痛。在此,本文为你一站式解决跟腱疼痛问题。一、概况—粗壮就不出问题?

跟腱位于小腿下段,平均有15cm 长,是人体最大最粗壮的肌腱。跑步过程中脚踝的缓冲和扒地动作,全靠这条强有力的肌腱。跑步人群是最容易患此病变的人群,研究显示跑者的跟腱病发生率在为10%左右。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跟腱损伤也有增多的趋势,30岁以上中年跑友更易出现这一问题,这与跟腱退化有关。许多著名运动员也饱受跟腱损伤困扰,如刘翔、科比。

二、原因——过度使用是根源

跟腱疼痛属于非常典型的过度使用损伤。在跑步过程中,跟腱要承受高达8-12倍的体重作用,也就是说跟腱受到了巨大力量的反复牵扯,导致轻微创伤反复发生,引发了跟腱力学衰竭,并随之发生结构改变,疼痛自然难以避免。

其实,跑友常常听说的“跟腱炎”这一术语并不准确。事实上跟腱局部并不存在炎症细胞,所以定义为“跟腱病”更为精准,以下均采用更为科学的术语——跟腱病。

跟腱病频繁发生在两个位置:(1)跟腱腱体上疼痛(距离跟腱止点近端2-6cm);(2)跟腱止点处疼痛。其中,跟腱腱体的疼痛比较常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要是腱体疼痛,止点疼痛更为复杂。

三、风险——不止于过度使用

如果是因为跟腱工作特辛苦,操劳过度导致罢工,那么大家都跑步,别人跑量比你还大,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这就提示有些跑友可能具有某些特定风险因素而更加容易发生跟腱病,也就是说高危因素加之过度使用,使得你成为不幸的“那个跑友”。究竟哪些因素会诱发跟腱病呢?

1. 勾脚尖活动异常

在膝盖伸直状态下,如果勾脚尖幅度不够,通常被认为跟腱过紧,因此患跟腱病风险增大。

2. 脚踝内外翻活动异常

脚踝除了实现屈伸运动,还具有内外翻运动,有些跑友曾经发生过崴脚,有可能导致脚踝变得松弛、内外翻运动增加,这也是跟腱病的诱因。

3. 绷脚力量弱

小腿后群肌肉是小腿最主要的一块肌肉,主要功能就是绷脚(学名跖屈)。跑步时脚的扒地动作其实就是靠这块肌肉实现的,所以小腿后群肌肉力量特别重要,当绷脚力量不足时,跟腱往往会承受更大负荷,这样就更易发生跟腱病。


4. 扁平足

不少跑友都存在扁平足且相安无事,但如果扁平足同时伴随足踝力线异常(跟骨轴线与跟腱轴线不成一条直线),会对跟腱造成“鞭打效应”从而导致跟腱异常受力。

上述因素都是跟腱病发生的内在风险因素,外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训练不当环境因素跑鞋因素等。比如跑者的训练不当包括:跑步距离突然增加、强度增加、爬坡训练、停训后重返训练上量过快等。与夏季相比,冬季更易患跟腱病。这可能跟低温时,跟腱和筋膜组织之间摩擦增加所致。

四、症状——跟腱腱体疼痛

跟腱疼痛当然是跟腱病最主要的症状,但是疼痛还有具体表现。包括:

长时间不活动(比如睡觉,长时间静坐)之后,跟腱出现局部疼痛并感觉僵硬,活动一下后缓解;

刚开始运动时感觉跟腱疼痛,活动开后疼痛减轻,但快要结束时又感到疼痛,也就是活动起始结束痛。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伴随整个运动过程。因此对运动造成很大困扰;

上下楼梯、蹑足行走时疼痛加重;

五、诊断——注意区分腱体和止点疼痛

典型疼痛位置位于跟腱腱体上,也就是跟腱附着于跟骨处(跟腱止点)上方2-6cm处;如果疼痛部位不是在腱体上,而是在跟腱连接跟骨的位置(也就是说疼痛部位更低),那么除了跟腱病,也有可能是足跟滑囊炎、跟骨Haglund畸形等等;

按压跟腱腱体有疼痛感,跟腱外观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呈现梭形肿大、有结节感,并伴有跟腱肿胀变粗;

站立位做单脚提踵动作时,患侧与健康一侧相比,提踵能力下降,比如说健侧可以完成30次提踵,而患侧仅能完成20次;

如果病史典型,且经过保守治疗康复有效,通常不需要辅助检查。X线对于诊断跟腱病没有帮助,超声和核磁共振有助于判断跟腱结构,常用于辅助检查;

六、治疗——不是所有方法都有效

医生和治疗师已经采用大量方法用于跟腱炎的治疗,经过严谨的循证,发现有的方法的确非常有效,有的方法则可能有效,还有些方法存在争议。建议跑友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或者咨询专业的运动损伤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

1.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跟腱病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前提是跑友得把康复训练做正确。跟腱病康复方式主要是离心训练,什么是离心训练?

2. 理疗

在诸多理疗方式中,低水平激光治疗和离子渗透疗法最为有效,而近两年广为采用的冲击波疗法研究报道存在争议。

3. 拉伸

反复持续的拉伸也有助于改善勾脚尖幅度不足的情况,从而改善功能。因为勾脚尖受限是跟腱病的危险因素。

4. 足矫形器

以矫形鞋垫为代表的足矫形器,对于扁平足同时伴随足踝力线异常的跑友有一定帮助,因为其可以改变跑步时错误的足踝受力。

5. 贴扎

以肌贴为代表的贴扎可以减少跟腱张力,越来越多的跑友采用肌贴这一可以随意灵活使用的工具,不妨跑步时一试。

6. 脚跟垫高

利用特制的脚跟垫将脚跟垫高,可以起到减轻跟腱张力的作用。但不是对每一名跑友都有效。

七、拉伸——做得更到位更充分才有效

拉伸作为最主要的放松方式,同时也是跟腱病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跟腱弹性,减轻跟腱压力,避免小腿肌肉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跟腱病来说,牵拉要做的动作类型更多、拉伸时间更长,更彻底,而不能像跑后放松那样随便做做。以下四个动作是跟腱病必做拉伸动作。要求每个动作做4组,每组牵拉30秒,也就意味着四个拉伸动作就得做16组,这样才能治疗跟腱病。

1). 小腿腓肠肌牵拉感最强烈的动作之一

2). 小腿浅层腓肠肌站立位牵拉两个常用动作

3). 小腿深层比目鱼肌的牵拉动作,后脚踩实地面,充分屈膝,感受跟上述动作不一样的牵拉感

八、康复——离心训练是最有效的方式

康复目的

前文在治疗方法中,已经提及对于跟腱病,康复训练是真正最有效的康复方式,怎么做?

1. 最核心的康复方法——离心训练

找一个台阶或者凳子,脚前掌踩在上面,做快起慢落的练习,要求提踵1-2秒,而还原落下6-8秒,也就说要强化动作还原过程,而不是强调提踵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要小腿肌肉又拉长又收缩,训练跟腱的强度。找一台阶的目的是让脚跟悬空,下落时可以让脚跟落至低于脚前掌。需要注意到是患跟腱病的跑友往往提踵还原过程伴随跟腱疼痛,一切康复训练都以不产生疼痛的幅度为度,切不可忍痛训练。

2. 压网球练习

许多跑友学会了用足底滚揉网球来放松足底筋膜肌肉,对于跟腱病来说,足底下压网球也是另一种针对跟腱的康复训练。将网球放至足底,用小腿后群肌肉发力将网球压扁,而不是来回滚揉网球。

3. 快速勾脚练习

双脚做快递勾脚动作330-50次,直至小腿前方肌肉疲劳。小腿前方肌肉与小腿后方肌肉互为拮抗肌群,一方面从肌肉平衡角度而言,不能只锻炼小腿后群肌肉,另一方面,增强小腿前方肌肉力量可以降低小腿后群肌肉紧张度,专业术语称为交互抑制。

4. 脚踝人工抗阻内外翻练习

许多跑友在训练小腿时只做提踵练习,而忽视了脚踝还具有内外翻能力,内外翻活动异常也是跟腱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强化内外翻训练对于稳定脚踝,减少跟腱张力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采用手握住脚前掌进行向内向外的自我对抗训练,自我对抗还可以控制阻力大小,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5. 落地缓冲训练

跟腱在跑步时承受了高达8-12倍体重的负荷,所以训练跟腱的缓冲能力对于跟腱提高适应性和结构强度至关重要。踩在一个台阶上,单脚落地,注意关键动作要领是从脚前掌着地过渡到脚跟落地,落地时没有声响说明缓冲良好,同时落地后要保持单脚站立稳定2秒,这样也可以训练脚踝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对于跟腱的“鞭打效应”

6. 抓毛巾训练

一些跑友了解抓毛巾训练可以治疗足底筋膜炎,同样这一动作也可以因为增强足底肌肉扒地能力,增强落地缓冲,从而减少跟腱压力。注意动作要领是先张开脚趾,下压毛巾再用力抓起毛巾,动作速度不可过快。

7. 脚踝稳定性训练

通过睁眼及闭眼单脚站立,可以有效训练脚踝稳定性,有助于跟腱病康复。


九、预防——做好跑前跟腱热身

跟腱炎经过治疗和康复,总体预后良好,但是有可能时好时坏,病程迁延,所以加强力量,做好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对于预防跟腱炎非常重要。对于跟腱病的跑友当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多跑步刺激跟腱,但并非绝对不能跑,只要跟腱没有痛感,20-30分钟的跑步并无大碍。但需要提醒患有跟腱病的跑友,在跑前除了常规热身,也需要对于小腿和跟腱部位进行特定热身,以达到激活肌肉,减轻跟腱牵拉的作用。那么针对跟腱的热身如何做呢?不同提踵走路方式,各走15米,每种做一遍,就是很好的跟腱热身。

1. 脚尖行走

2. 脚跟行走

3. 脚跟内八字行走

4. 脚尖内八字行走

5. 脚跟外八字行走

6. 脚尖外八字行走

由于gif图无法上传,可通过关注“慧跑”微信公众号进行查看。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140386800631 通用大模型文本分类实践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大模型自身较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在使用时需在prompt中明确分类任务目标,并详细解释每个类目概念,尤其要突出类目间的差别。 结合in-context learning思想,有效的prompt应包含分类任务介绍及细节、类目概念解释、每个类目对应的例子和待分类文本。但实际应用中,类目和样本较多易导致prompt过长,影响大模型推理效果,因此可先通过向量检索缩小范围,再由大模型最终决策。 具体方案为:离线时提前配置好每个类目的概念及对应样本;在线时先对给定query进行向量召回,再将召回结果交给大模型决策。 该方法不更新任何模型参数,直接使用开源模型参数。其架构参考GPT-RE并结合相关实践改写,加入上下文学习以提高准确度,还使用BGE作为向量模型,K-BERT提取文本关键词,拼接召回的相似例子作为上下文输入大模型。 代码实现上,大模型用Qwen2-7B-Instruct,Embedding采用bge-base-zh-v1.5,向量库选择milvus。分类主函数的作用是在向量库中召回相似案例,拼接prompt后输入大模型。 结果方面,使用ICL时accuracy达0.94,比bert文本分类的0.98低0.04,错误类别6个,处理时添加“家居”类别,影响不大;不使用ICL时accuracy为0.88,错误58项,可能与未修改prompt有关。 优点是无需训练即可有较好结果,例子优质、类目界限清晰时效果更佳,适合围绕通用大模型api打造工具;缺点是上限不高,仅针对一个分类任务部署大模型不划算,推理速度慢,icl的token使用多,用收费api会有额外开销。 后续可优化的点是利用key-bert提取的关键词,因为核心词语有时比语意更重要。 参考资料包括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哈希表及其相关概念和技术细节,包括哈希表的引入、哈希函数的设计、冲突处理机制、字符串哈希的基础、哈希错误率分析以及哈希的改进与应用。哈希表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通过键值对存储数据,能够快速定位和检索。文中讨论了整数键值和字符串键值的哈希方法,特别是字符串哈希中的多项式哈希及其优化方法,如双哈希和子串哈希的快速计算。此外,还探讨了常见的冲突处理方法——拉链法和闭散列法,并提供了C++实现示例。最后,文章列举了哈希在字符串匹配、最长回文子串、最长公共子字符串等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算法竞赛选手以及有一定编程基础并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哈希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种编程任务中的应用;②掌握哈希函数的设计原则,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模数和基数;③学会处理哈希冲突的方法,如拉链法和闭散列法;④了解并能运用字符串哈希解决实际问题,如字符串匹配、回文检测等。 阅读建议:由于哈希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和编程技巧,建议读者先熟悉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论,再结合代码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同的哈希策略,对比性能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哈希技术。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跟腱炎症状与治疗方案的查询。首先,用户意图明确,想了解相关信息,所以得确保回答全面且准确。根据任务要求,得调用网络搜索工具检索相关资料,然后整合成结构清晰的回答,分点说明症状和治疗方案,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和步骤词汇。 首先,考虑症状部分。跟腱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等,可能需要详细描述每个症状的表现和发生情境,比如早晨或运动后加重。需要检查是否有可靠的医学来源支持这些信息,比如权威医疗网站或医学文献。 然后是治疗方案。这里需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能包括休息、冰敷、药物、物理治疗和矫形器具。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严重情况。每个治疗方法的细节要具体,比如药物类型、物理治疗的方式,以及手术的适用情况。同时,要确保信息是最新的,比如是否有新的治疗技术或药物被推荐。 接下来是预防措施,这部分用户虽然没有直接问,但通常与治疗方案相关,可以作为补充信息,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如何管理和预防复发。比如热身、选择合适的鞋子、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等。 格式方面,必须分点列出症状、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每个部分之间换行。避免使用步骤词汇,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或分类来组织内容。同时,确保引用资料分散在回答中,不集中在末尾。 关于代码和公式,这个问题可能不涉及,但如果有康复训练中的特定动作或锻炼次数,可能需要用代码块表示训练计划,不过跟腱炎治疗通常不需要代码,所以可能可以忽略这部分。数学公式也可能不适用,但如果有生物力学方面的解释,可能需要公式,比如压力计算公式,但根据现有信息,可能不需要。 最后,相关问题部分需要基于用户的问题和回答内容生成。可能的后续问题包括预防措施、恢复时间、与其他疾的区别、适合的运动等。需要确保至少三个相关问题,使用正确的标题格式,并且每个问题用数字标号。 现在检查是否所有要求都满足:分点、换行、无第一人称、无步骤词汇、引用分散、相关问题正确格式。确认无误后,整合搜索到的信息,组织成符合要求的回答。</think>跟腱炎主要表现为足跟上方2-6厘米处出现疼痛、肿胀和僵硬。疼痛在早晨或休息后活动时加剧,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持续钝痛,严重时伴随跟腱增厚和局部皮肤发红发热。按压跟腱时痛感明显,踮脚或跳跃动作受限。 **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 **保守治疗** 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推荐剂量为$400-600mg/次$,每日不超过$2400mg$。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疗法、冲击波治疗和离心训练,其中离心训练方案为: ```text 每日3组,每组15次 台阶边缘缓慢下降脚跟后踮起 持续6-12周 ``` 定制矫形鞋垫可减少跟腱张力,鞋跟高度增加$1-1.5cm$时跟腱负荷降低$10-15%$。 **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或跟腱断裂者,术式包括清创术、肌腱转移术和微创修复术。术后需穿戴步行靴4-6周,配合渐进性康复训练。 **预防措施** 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重点加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柔韧性。建议采用$10\%$原则,每周运动量增幅不超过前一周的$10\%$。选择缓冲性能良好的运动鞋,后跟至前掌落差控制在$6-8m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