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信息处理中的海马体与突触可塑性
1. 蛋白激酶 C 激活与 AMPA 受体调节
蛋白激酶 C(PKC)通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而被激活,蛋白质磷酸化的结果会导致突触后膜上 AMPA 受体通道减少。这一过程中,AMPA 受体调节的效果与突触后钙浓度升高密切相关。当向浦肯野细胞注射 Ca²⁺螯合剂以阻止 [Ca²⁺] 增加时,长时程抑制(LTD)可以被有效阻断。具体过程如下:
1.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进而激活蛋白激酶 C。
2. 蛋白激酶 C 导致蛋白质磷酸化。
3. 磷酸化使得突触后膜上 AMPA 受体通道减少。
4. AMPA 受体通道减少降低了突触对谷氨酸输入的敏感性。
2. 海马体的结构与功能
2.1 海马体的位置与结构
海马体位于内侧颞叶,由两层相互重叠的折叠细胞层组成。其中一层是齿状回,另一层是 Ammon 角(CA)。齿状回通过穿通通路接收来自内嗅皮质的信号输入,齿状回神经元的轴突是 CA3 神经元的突触前成分。CA3 神经元的轴突分为两支,一支通过穹窿离开海马体,另一支称为 Schaffer 侧支,与 CA1 神经元形成突触。
2.2 海马体作为研究模型的优势
由于其结构简单,并且在体外适当灌流的情况下,海马体切片可以维持数小时,因此海马体是研究大脑突触传递的理想模型之一。
2.3 海马体中的突触可塑性
2.3.1 长时程增强(LTP)
- LTP 的发现 :当对突触前 CA3 神经元进行高频强直刺激(通常是 50 - 100 次,频率为 100 Hz)时,在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