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与云计算融合:机遇、挑战与解决方案
1. 引言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多样化设备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随时提供服务,这就是普适计算。然而,传感器和物联网(IoT)设备在处理能力、内存需求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它们需要与云进行通信,以快速有效地执行服务请求。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800亿台智能设备连接到物联网,这些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当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云时,大量数据需要高容量服务器处理、资源调度器调度,并存储在大数据存储中,这面临着云兼容性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挑战。
2. 背景
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将云与物联网结合,自动接收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并发送到云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再返回给物联网。
2.1 物联网
物联网由传感器、固件和通信组件组成,用于收集和交换数据。传感器可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物联网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实时汽车导航系统等领域。物联网存储来自传感器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并在本地分析和处理传感器设备。
2.2 云计算
云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存储和访问的中央处理和数据仓库,用户可以安全、快速地访问云系统中的信息。云计算能有效管理资源,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在任何位置、使用任何设备访问云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优化资源利用,数千用户可高效访问。云计算的多租户特性允许根据地理位置和时间分配,将资源共享给多个用户。
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几种服务:
-
平台即服务(PaaS)
:提供构建云应用所需的设备、软件等,无需购买硬件和软件。
-
软件即服务(SaaS)
:应用程序已由他人构建并在云中运行,用户可通过Web浏览器使用,如订购披萨的应用。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提供存储、服务器、网络、集线器和数据处理服务。
3. IoT与云计算融合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为两者带来了诸多机遇。结合物联网和云,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快速处理和监控。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访问需求不断增加,云能够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和访问。
3.1 IoT与云计算融合的重要性
- 多种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可连接到云。
- 物联网设备可直接连接到云Web服务。
- 云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存储。
- 数十亿物联网设备可独立连接到云,云计算通过资源池化实现这一点。
- 云提供可靠的认证和加密协议。
3.2 IoT与云计算融合的影响
大多数物联网/传感器数据是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物联网云计算需要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服务提供技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存储。具体影响如下:
-
安全
:云存储中的加密数据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不足,需要强大的安全策略。像MQTT等应用协议需使用TLS(传输层安全)/SSL(安全套接层)等外部加密。
-
访问控制
:用户之间缺乏授权策略,需要基于角色、历史、经验和上下文等的访问控制策略,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
可靠性
:时间关键型应用(如天气监测、航班预订系统等)需要高关注度和低延迟时间。
-
数据存储/通信格式
:到2025年,网络中将有近800亿台物联网设备,需要标准化的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格式,如XML、JSON等。
4. 文献综述
- Riad等人提出了多维访问控制(MD - AC),可动态协调云用户在规定时间内的访问权限,并给出平均加密和解密时间。
- Anuradha等人使用AES加密医疗记录并安全存储在云中,保护癌症患者的机密数据。
- Mohiuddin等人的基于VM的迁移方法在分配负载时实现了均衡分布,减少了资源使用,鼓励绿色计算,降低了9%的服务器需求。
- Raafat等人通过启发式方法减少物联网请求的延迟时间。
- Babar等人采用雾计算减少云计算的传输延迟,同时降低网络使用需求。
- Wei - Zhe等人提出了负载均衡方法和卸载方案,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基于心电图(ECG)信号的加密和解密。
- Wang等人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用于云计算中物联网数据的访问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Fuentes等人通过本地服务器(网关)预处理智能电表数据,并定期发送到云。
- Ding等人提出了异构资源管理算法,用于安全的信息传输。
5. 差距分析
| 序号 | 论文 | 安全 | 负载均衡 | 数据访问/存储/数据格式 | 访问控制 | 能源效率 |
|---|---|---|---|---|---|---|
| 1 | Zhang等人 | [✓] | [✓] | [✘] | [✘] | [✓] |
| 2 | Riad等人 | [✓] | [✘] | [✘] | [✓] | [✘] |
| 3 | Riad等人 | [✘] | [✓] | [✘] | [✘] | [✓] |
| 4 | Wang等人 | [✘] | [✘] | [✓] | [✘] | [✘] |
| 5 | Fuentes等人 | [✘] | [✘] | [✘] | [✘] | [✘] |
| 6 | Ding等人 | [✓] | [✓] | [✓] | [✘] | [✘] |
| 7 | Mohiuddin等人 | [✘] | [✓] | [✘] | [✘] | [✓] |
5.1 IoT云业务用例
- 智能家居 :可远程控制家用电子设备,如离家时关闭电视、为家人打开电视、在办公室调节家中空调温度。
- 智能城市 :城市车辆交通和人口增长迅速,人力管理困难,面临安全、水管理、电力分配、智能废物管理和监控系统等问题。
- 智能工厂 :工业物联网(IIoT)在自动化行业蓬勃发展,可远程处理机器人、监控数据和管理工具及机器,并确保安全。
- 智能零售 :将市场/商场带到客户家门口,客户可在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可视化店内环境,增强客户与零售商的联系,提高购物效益。
- 医疗保健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连接到物联网,自动监测患者健康并及时向医生发送警报。
- 智能农场/村庄 :管理植物生长的用水、计算土壤养分和湿度等。物联网有助于从农场安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高效收集信息,可检查水质、土壤肥力、水位监测、湿度等参数。
物联网和云计算可通过MQTT、CoAP、HTTP等应用协议进行通信。MQTT是一种轻量级开放消息协议,用于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本身无加密策略,需通过TLS/SSL进行额外加密。CoAP与HTTP兼容,基于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适用于基于Web的系统。
由于不同传感器/对象与物联网设备交互时可能有不同数据格式,这些数据需要转换为特定格式进行处理和存储,这增加了转换时间。此外,大量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与云服务器通信时,需要基于控制的访问限制,以避免网络流量过大。
5.2 局限性
- 需要对大量传感器/对象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标准化,如JSON、XML等。
- 通信协议(如CoAP、MQTT)缺乏安全性(加密),需使用TLS/SSL等额外安全措施。
- 缺乏访问控制策略,无法控制网络流量和用户真实性。
- 需要适当的访问控制进行负载均衡。
- 在上传到云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类,但物联网/传感器设备无法完成此操作。
- 需要适当的数据结构,以便云服务自动管理、分析和控制数据。
- 缺乏根据数据类型、体积等因素的智能网关通信。
- 需要在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中进行良好的加密。
- 数据在云中分散在不同位置,格式多样。
下面是物联网与云计算交互的mermaid流程图:
graph LR
A[物联网设备/传感器] -->|收集数据| B(Web应用程序)
B -->|发送数据| C(云)
C -->|处理数据| D(云存储)
D -->|返回结果| C
C -->|发送结果| B
B -->|返回结果| A
6. 未来路线图
6.1 拟议系统的架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物联网与云计算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架构解决方案:
-
访问级别安全
:为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访问级别安全,限制网络上的数据传输。只有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从而减少网络流量。例如,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员工可以根据其工作需求和权限,被授予不同级别的云服务访问权限。
-
标准化数据格式
:统一所有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格式。这样可以减少数据转换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例如,规定所有传感器上传的数据都采用JSON格式。
-
开发更多Web应用程序
:开发更多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以便物联网设备和云之间能够更轻松地进行通信。这些应用程序可以自动接收、处理和传输数据,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
增强应用协议安全性
:在应用协议(如MQTT)内部集成安全措施,而不是依赖外部的SSL/TLS加密。这样可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同时避免外部加密带来的额外开销。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列表,总结上述架构解决方案:
1. 为不同用户提供访问级别安全
2. 统一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格式
3. 开发更多Web应用程序以促进物联网与云的通信
4. 在应用协议内部集成安全措施
6.2 拟议系统的影响
虽然上述架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影响类型|具体影响|
|----|----|
|数据格式转换开销|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可能需要额外的转换时间和计算资源,增加系统的开销。|
|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为用户设置访问级别可能会减慢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效率,因为需要进行额外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操作。|
|协议特性受损|在MQTT协议内部集成加密可能会影响其轻量级的特性,增加协议的复杂性和开销。|
7. 结论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它提供了存储容量、处理能力、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有效利用了资源,并优化了能源利用,从而减少了碳足迹。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格式标准化、安全加密、访问控制、负载均衡等问题。通过采取合适的架构解决方案,如设置访问级别安全、标准化数据格式、开发更多Web应用程序和增强应用协议安全性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些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权衡和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将更加深入,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下面是一个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未来物联网与云计算融合的发展趋势:
graph LR
A[当前融合状态] -->|解决现有问题| B(优化架构)
B -->|技术发展| C(更深入融合)
C -->|应用拓展| D(多领域创新)
D -->|持续改进| A
总之,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IoT与云计算融合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