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的缺陷预防与行为驱动开发实践
1. 防错机制与反馈的重要性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和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防错机制(poka - yoke)可以减少缺陷的产生。防错机制的核心思想是,一旦发现缺陷,不应将其传递到下游。例如在丰田的装配线上,一旦检测到问题,整个生产线会停止,而不是将问题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这与大多数西方汽车制造商不同,他们通常在生产线末端设置一个特殊小组来解决所有问题,检测到的缺陷会被简单地传递下去,因为这被认为是其他人的责任。
新庄(Shingo)认为,在任何涉及人类工作的过程中,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实施了适当的防错机制,就可以迅速发现错误并防止其演变成缺陷。通过从源头消除缺陷,可以降低公司内部错误的成本。
错误和缺陷是有区别的。错误是人类本性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缺陷则是那些通过系统并到达客户手中的错误。防错机制的目标就是防止错误变成缺陷。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用“bug”来表示缺陷,而测试套件就是我们的防错机制。
预防缺陷的关键在于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重要方面建立反馈机制。反馈越快,效果就越好,因为尽早发现错误可以避免在错误的产品上浪费精力,并防止其传递到下游。
2. 软件缺陷的分类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罗斯比(Philip Crosby)将质量定义为“符合需求”。因此,如果我们将缺陷视为与需求不符的东西,那么努力消除代码库中的所有类型的 bug,就能为企业提供最大的价值。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软件缺陷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 类别 | 描述 |
| ---- | ---- |
| 类别 1 | 需求正确,但代码未能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