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聚类算法:k-Shape、k-Means与HDBSCAN的比较
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聚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本文将介绍三种时间序列聚类算法:k-Shape、k-Means和HDBSCAN,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性能。
1. k-Shape算法初步应用
首先,我们使用k-Shape算法进行时间序列聚类。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100,训练轮数也为100。以下是具体的代码实现:
# Train using k-Shape
ks = KShape(n_clusters=2, max_iter=100, n_init=100,verbose=0)
ks.fit(X_train)
为了评估聚类的效果,我们使用调整后的兰德指数(adjusted Rand index)。该指数衡量了预测聚类和真实聚类之间的相似度,值接近0表示随机分配聚类,值接近1表示预测聚类与真实聚类完全匹配。我们使用Scikit-learn中的 adjusted_rand_score 函数来计算该指数。
# Make predictions and calculate adjusted Rand index
preds = ks.predict(X_train)
ars = adjusted_rand_score(data_train[:,0],preds)
print("Adjusted Rand Index:", ars)
运行结果显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