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天线设计:从传统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1. 天线结构静力学分析
1.1 天线载荷情况
天线所受载荷通常包括自重、风载荷、雪载荷和温度载荷。由于该静态天线工作在开放环境,且暗能量无线电探测的波长为分米波,温度变形影响小,故可忽略温度载荷分析。除计算自身重力外,还需考虑风载荷和冰雪载荷的影响。具体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如下表所示:
| 工况 | 天线载荷情况 |
| — | — |
| 工况 1 | 在重力载荷下工作 |
| 工况 2 | 在重力载荷、30 厘米厚雪载荷和 7 级风的共同作用下工作 |
1.2 复合材料结构静态模拟
1.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利用 CAM 软件建立复合材料结构模拟模型,通过设置相关约束、定义接触面、添加驱动以及设置相应的材料参数和接触参数,最终得到模拟模型。天线采用梁结构的框架形式,材料分为钢管和钢缆,均为钢材,其具体规格和参数如下表:
| 名称 | 规格 | 弹性模量/MPa | 密度/(kg·mm⁻³) | 泊松比 |
| — | — | — | — | — |
| 主梁 | φ76×66 | 2.1×10⁵ | 7.85×10⁻⁶ | 0.3 |
| 腹杆 | φ60×52 | - | - | - |
| 斜杆 | φ47×39 | - | - | - |
| 缆索 | 31×2.0 | - | - | - |
1.2.2 重力载荷分析
重力载荷是由自重引起的基本机械载荷,通过加载材料密度 ρ 和重力加速度 g 施加到已建立的模型上,以等效载荷加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