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系统的频率分析与临界带宽
1. 听觉系统的频率分析功能
外周听觉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频率分析器。在这个过程中,基底膜可被看作是一个滤波器组,由一系列中心频率递增的带通滤波器组成。这些滤波器的排列距离在听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诸如响度感知或音高感知等关键的感知过程中,这个距离基本决定了声音频率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这种听觉滤波器的排列被称为音调拓扑阵列。
为了对这个频率阵列进行有效的感知描述,不仅需要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还需要其带宽。本章将探讨如何描述这些听觉滤波器的频谱和时间特性,并构建一个频率标度,使每个听觉滤波器的带宽保持恒定。这样,沿着这个阵列的距离就能决定不同频率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在频谱领域,听觉滤波器的概念引出了临界带宽的概念,它定义了听觉系统的频率分辨率。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声音成分的频率间隔超过临界带宽,它们就不会相互影响;但如果间隔小于临界带宽,它们就会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可听的干扰,如拍音或粗糙度,或者表现为其中一个成分的响度降低。一个声音成分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响度降低的现象被称为掩蔽,因此掩蔽是测量临界带宽的现象之一。
2. 掩蔽模式和心理物理调谐曲线
2.1 掩蔽现象概述
当两个声音同时播放时,其中一个声音可能非常强烈,以至于另一个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响亮,甚至完全听不到,这种现象被称为掩蔽。掩蔽并非全有或全无的现象,可分为完全掩蔽和部分掩蔽。完全掩蔽发生在两个声音的频率成分非常接近,且其中一个声音的频率成分比另一个声音强烈得多的情况下;否则,掩蔽通常是部分的。掩蔽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声音频率成分之间的距离及其相对强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