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代理方法学:入门指南
1. 引言
在软件开发领域,方法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定了开发软件系统所需的所有要素,尤其在商业应用场景中。过去,研究人员创造了大量的方法论,据估计,十年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就超过了一千种,不过这些可以大致归为五类。如今,又出现了第六类——面向代理(AO)的方法论,适用于开发面向代理或基于代理的软件。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向对象(OO)系统开发方法论的兴起类似,现在许多创新的AO方法论也在不断涌现。但与OO方法论不同的是,AO方法论大多由学术研究小组支持,尚未形成行业驱动的局面。目前,多数AO方法论还处于早期阶段,虽有不少已在小型工业应用中得到验证,但仍主要停留在学术层面。推动研究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整合,进而促进AO方法论在行业中的快速应用,是当前的重要目标。
2. 代理与多代理系统
2.1 代理的定义与特性
代理的定义并非一目了然,存在多种观点。其关键特性包括高度自主性、主动性、情境性和目标导向性。自主性意味着代理能独立决定自身行为,特别是对其他代理的通信做出响应;主动性指代理能在无外部提示的情况下行动,但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因为存在大量关于纯反应式代理的研究,而按照上述分类,这些反应式代理可能不被视为代理。实际上,如今设计的大多数代理兼具主动和反应两种行为,如何平衡这两种行为是代理导向软件开发人员面临的关键挑战。
情境性表示代理完全处于特定环境中,能感知环境、受环境影响并影响环境;目标导向性则表明代理拥有明确的目标,其行为旨在实现这些目标。
与对象相比,有人将代理视为“聪明的对象”或“能拒绝的对象”,这意味着代理 + 对象的混合系统是可行的。也有人认为代理处于更高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