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式因式分解的范霍伊杰算法
一、引言
在计算机代数领域,高效地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是一个经典问题。早期,汉斯·扎森豪斯(Hans Zassenhaus)在约40年前开发了一种算法,该算法在许多计算机代数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直至2002年。虽然该算法在很多实例中表现良好,但在最坏情况下,其复杂度呈指数级。而在著名的LLL论文中,证明了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基于多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对数)大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不过,尽管新的格基约化算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现出色,但新的多项式因式分解方法并未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对于大多数实际例子,扎森豪斯算法比基于LLL的新算法更高效。
直到2002年,马克·范霍伊杰(Mark van Hoeij)开发了一种新算法,在实际例子中,该算法比扎森豪斯算法高效得多。此算法同样基于LLL约化,但使用了与原始LLL论文不同类型的格。
二、扎森豪斯算法
2.1 算法前提
在介绍范霍伊杰算法之前,需要先了解扎森豪斯算法。可以假设给定的多项式是无平方因子的,因为多项式的多重因子会整除该多项式与其导数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个最大公约数可以使用欧几里得算法高效计算。不过,在特征为p的情况下需要小心,因为多项式的导数可能为0,例如$f(x)=x^p - t$,此时所有单项式都是p次幂,可以取p次根或交换t和x的角色。
2.2 算法步骤
- 选择素数p :对于一个无平方因子且首项系数为1的整系数多项式$f \in \mathbb{Z}[x]$,选择一个素数p,使得$f$模p没有多重因子,即选择不整除$f$判别式的素数。将$f$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