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估计的非线性观测器设计
1. 高增益观测器回顾与局限性
高增益观测器设计相对简单,这源于三个便利的特性:
- 系统为半线性,针对非线性三角结构(如 (3.8) 和 (3.23))的观测器设计几乎和线性系统一样简单。
- 将系统转换为三角形式的坐标变换设计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过程。
- 证明变换是适定的基于易于理解的可观测性假设。
高增益观测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能稳健估计输出导数的“微分器” (3.10),以及一个将输出导数与系统状态相关联的映射 (3.19),二者可通过 (3.24) 同时实现。然而,估计信号导数的过程对测量噪声高度敏感,因此三角结构的观测器由于其固有的微分器部分,对测量噪声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一局限性促使了替代观测器技术的发展,例如针对非三角形式的观测器设计以及向此类替代形式的变换设计。
2. 具有可线性化误差动态的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
考虑单输出系统:
[
\begin{cases}
\dot{x} = f(x, u) \
y = h(x)
\end{cases}
]
若观测器能使误差动态线性化,即误差动态为线性加上观测器项 $\kappa(\hat{\xi}, y - h(\hat{x}))$。为实现这种线性化,首先将系统转换为一个等价系统,最简单的目标系统是具有附加输出相关非线性的线性系统:
[
\begin{cases}
\dot{\xi} = A\xi + f_{nl}(y, u) \
y = C\xi
\end{cases}
]
其中 $f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