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时间:概念结构与多领域应用
1. Prior对Kripke分支时间理念的早期反应
Prior认为Kripke的分支时间模型颇具吸引力,因其能反映过去与未来的不对称性,而他认为这是理解时间的关键。不过,他也有所保留,因为Kripke的模型基于离散时间的概念。Prior指出,在该模型中,时间的流逝(以新“层级”的移动表示)是离散的,他不确定这一特征是否可消除,甚至怀疑“替代未来”的概念是否预设了时间的离散性。
但这种犹豫并未持续太久,Prior很快得出结论,分支时间的概念既能与连续时间的概念结合,也能与离散时间的概念结合。实际上,与时间的稠密性和线性对应的时态逻辑公理是相互独立的。这意味着在构建与我们对时间和现实的看法相对应的公理系统时,线性时间与分支时间的问题可以独立于稠密性问题得到解答。
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中,分支时间的概念得到了充分认可。在该书附录B中,Prior在讨论世界状态的逻辑时,甚至运用了基于分支时间概念的图表推理。此外,他还回应了Kripke提出的关于时态逻辑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另一个问题。Kripke指出,如果认真考虑相对论物理学,过于强调当下(“现在”)会存在问题。Prior虽意识到狭义相对论带来的挑战,但他认为可以在不与相对论物理学结果相矛盾的情况下坚持时态逻辑的立场。
2. Prior的思考:是否存在向后分支?
在Saul Kripke的模型中,只有向前分支。因此,探讨是否可能存在向后分支是很自然的。Prior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提到,虽然可能存在“替代的可能即时未来”,但可能只有“一个最终未来”。
他在给Henrik von Wright的信中间接提及Kripke的发现:“MNp → NMp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