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同一个Prompt提示词“请以记叙文的文体来写”,分别发送给GPT-3.5(调用API)、文心、通义、混元,下面是它们各自生成的文本内容,大家一看便知了。
GPT-3.5:
在我个人使用GPT模型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gpt-3.5比国内的语言模型更好用。这可能是因为首因效应的影响,我对gpt-3.5有着一种偏好。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国内的文心、通义和混元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已经超过了gpt-3.5,尽管在其他方面可能还有待提升。但是,国内的大语言模型短期内仍然无法赶超GPT-4。
文心和通义在生成中文文本内容方面的表现确实比gpt-3.5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百度和阿里在预训练阶段拥有大量的中文数据,使得这些模型在中文生成方面更具优势。然而,我对混元的表现有些疑惑,因为它与GPT在某些方面表现相似。我不确定混元的预训练数据是否包含了大量由GPT生成的文本内容。当然,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错觉。
经过2023年的发展,国内的文心、通义和混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让人感到非常欣慰。尽管短期内无法赶超GPT-4,但这些进步仍然是令人鼓舞的。希望未来国内的语言模型能够继续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混元:
我是一位混元大模型的使用者,由于首因效应,我总觉得GPT-3.5比国内努力追赶的各大语言模型更加好用。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在生成中文文本内容方面,文心和通义确实比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