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汽车前灯方案

1.前言

自从上次分享了汽车贯穿式尾灯之后,也有很多读者发私信咨询汽车前灯方案。笔者接触的前灯项目较少,这里抛砖引玉,分享下自己对前灯方案的一些认知。如有不足,还请评论区帮忙指出!

2.前灯方案需求概述

前灯方案需求

上图是笔者整理的前灯方案常见需求以及对应的常用芯片,下面针对不同场景,逐一介绍。

3.传统前灯方案

3.1 方案描述

传统前灯方案中,关于远近光灯,由于不需要ADB(Adaptive Driving Beam)功能,远光灯的LED颗粒数较少,所以前级的DCDC正常使用一级架构,即一个支持多拓扑的DCDC控制器+MOS管等外围就可以。如果需要实现流水效果,需要在灯板上加一个矩阵芯片,如TPS92662、ASL5115等。

关于转向/日行/位置 这类信号灯,一般需要流水动画效果。

  • 如果电流比较大,就沿用远近光的方案,框图如下:

传统方案框图-信号灯电流较大

  • 如果电流比较小(低于500mA),就使用贯穿式尾灯的方案,一个恒压BUCK加多通达线性恒流源,框图如下:

传统方案框图-信号灯电流较小

3.2 常用芯片

从上面框图可以看出,常用的芯片有如下几类:

  • 主控MCU,常见的是NXP的S32K14x系列,国产智芯、云途也有对标的型号,如Z20K14x系列、YTM32B1M系列。

  • buck-boost控制器(需要外置MOS管)常见的有Infenion的TLD5097、TLD5098、TLD5099,TI的TPS92692,LUMISSIL的IS32LT3957A(IS32LT3958),最近也看到一些客户在使用ROHM的BD18353。选取其中三颗料进行比较,对比表如下:

buck-boost控制器对比表

  • 如果需要做AFS(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ALS(Automatic Headlamp Leveling System)功能,会用到双极性步进电机类型的调光电机,如ON的NCV70517(最高到1/16细分),以及TI的DRV8889(最高1/256细分)。

  • 矩阵芯片常见的有TPS92662、TPS92664、ASL5108、ASL5115,这几颗料的对比如下:

矩阵芯片对比表

  • 线性恒流芯片常见的比较多,进口主要是TI、ELMOS、ROHM、Infenion、MPS,国产的有纳芯微、LUMISSIL等。常见的物料对比如下:

线性恒流芯片对比表

  • LDO、高边驱动等其它器件在之前的文章介绍比较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4.智能前灯控制器方案

4.1 方案描述

因为新能源车的销售火爆,汽车前灯的方案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加了ADB功能。从软硬件的开发成本角度,客户更倾向于一套前灯控制器板能够适配不同灯板的方案。

智能前灯控制器方案框图

如上是一个典型的智能前灯控制器方案框图。

控制板部分

  • 实现ADB功能需要前方的道路信息,一般都是网关将处理过的原始摄像头数据通过CAN FD给到MCU,然后MCU根据道路信息调整远光灯内的各个像素的亮灭。

  • 控制板给远近光灯板提供恒流源,根据像素的数量选择恒流源的通道数量。一般恒流源需要3-4路,如果使用传统的一级架构,需要3-4颗BUCK-BOOST控制器,如果使用二级架构,需要1颗boost控制器,加2颗双通道BUCK恒流控制器/转换器,如果恒流通道数量更多,只需要增加BUCK恒流控制器/转换器即可,二级架构的成本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如果想要削减硬件成本,可以在BUCK恒流源后端加MOS管用于切换不同的像素组,因为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所有像素组同时供电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软件的复杂度,是否选用要看具体应用场景。

  • 控制板给信号灯(DRL/TL/PL)提供恒流源或者恒压源,取决于信号灯的功率和是否需要流水效果。如果功率不高并且需要流水效果,就选择BUCK恒流源,并且复用远近光灯的BOOST控制器。

  • 如果ADB的像素比较多,远光灯的功率会很高,需要增加散热风扇。MCU通过高边开关来控制风扇的开关。

  • 如果ADB的像素不多,调整垂直方向的光射角度不理想,可以借助调光电机实现。此时需要MCU+双极性步进电机驱动去实现。

灯板部分

  • 远近光灯的灯板板因为要能够单独控制器每个像素的亮灭,所以需要一颗矩阵芯片+每组像素灯的恒流源开关去配合,类似于横列扫的方式。

  • 信号灯的灯板和传统灯差不多,如果需要实现流水效果,控制板输出恒流时使用矩阵芯片,控制板输出恒压时使用LED线性恒流源。

4.2 常用芯片

根据上面的框图,常用的芯片有如下几类:

  • 主控MCU,一般选用S32K31x系列和CYT2B7系列,内核主频在160MHz左右,方便实现ADB算法。

  • LED的供电选用带SPI通信和Limp home模式的BOOST控制器+BUCK控制器/转换器,Boost控制器常见的为ASL2507,TPS92682,BUCK控制器常见的为NXP的ASL2417、ASL3417,BUCK转换器常见的为TI的TPS92520、TPS92530,以及ROHM的BD18397、BD18398;这两类芯片的对比如下:

Boost+Buck架构常见芯片对比表

NXP的Boost控制器和BUCK控制器型号比较多,能够覆盖的场景更多,如下是NXP的选型列表:

NXP的Boost+Buck选型列表

  • 其它常用芯片和传统前灯方案类似,就不赘述了。

5.投影灯方案

现在有些新能源车还会在前灯灯光中加入绚丽的投影功能,如显示人行道、转向提示等动画,这就需要加入DLP模组或者Microled模组。

5.1 DLP

DLP的像素在百万级别,成本也非常高,目前量产的DLP方案只有TI一家,TI官网公开的相关产品如下图。因为笔者对DLP方案了解有限,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TI的DLP相关产品

5.2 MicroLED模组

目前量产的MicroLED模组主要是欧司朗和日亚两家。欧司朗的Microled模组像素有19200和25600两种,日亚的模组像素为16384,这两家的方案架构差不多,下面以欧司朗的MicroLED模组为例,介绍该方案。

5.2.1 方案描述

欧司朗MicroLED模组方案框图

一个典型的MicroLED模组方案框图如上所示,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 MicroLED的供电电流比较大,一般需要4V/25A,可以选择支持特大电流的DCDC控制器,也可以使用多个DCDC转换器级联供电。

  • MicroLED模组内部分为光源和ASIC两部分,ASIC负责接收MCU给过来的数据并转发给光源内部的驱动电路,然后光源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

  • MCU和ASIC的通信数据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是每个像素的亮度信息,有UART、SPI、RGB8三种选择,从成本考虑,UART通信比较合适。相比常规UART,该UART通信需要20M波特率,并且因为跨板通信,还需要LVDS物理层芯片,加强传输的稳定性。
    • 一部分是ASIC相关寄存器的配置,有UART、SPI、IIC三种选择,从成本和稳定性考虑,选择UART通信比较合适。相比常规UART,该UART通信需要2M波特率,并且因为跨板通信,还需要CAN物理层芯片,传输更稳定。
  • MicroLED模组的动画一般来源于智能座舱,因为需要传输视频数据,车载以太网比较合适,100BASE-T1即可。

  • 如果MCU接收到的视频数据是处理过的,即双方约定好协议,给的数据是每个像素点的亮度信息,那只需要支持20M UART的MCU即可;如果MCU接收的是原始视频信息,那么要选择带硬件编解码/GPU的MCU。

5.2.2 常用芯片
  • 给MicroLED光源供电的DCDC控制器,官方推荐TLD5501,也可以使用3个MPQ4372级联。

  • MicroLED模组,欧司朗的主推的是EVIYOS 2.0系列,ASIC和光源打包出售,像素有19200和25600两种;日亚主推的是uPLS系列,像素为16384,内置了TLD816,光源板硬件设计简单很多。

  • MCU和ASIC传输视频数据使用的LVDS物理层芯片是成对出现的,官方推广NBA3N011+NBA3N012,TI和ROHM也有类似的芯片。

  • MCU和ASIC传输配置芯片使用的CAN物理层芯片没有特别要求,普通的CAN收发器即可,如TJA1044等。

  • 如果不需要MCU解析视频原始数据,推荐的MCU为S32K314,如果需要解析视频原始数据,推荐的MCU为CYT3DL。

  • Microled控制板和智能座舱传输视频数据使用的车载以太网芯片也没有特别要求,符合100base-T1标准即可,如TJA1103、JL3101等。

  • 其它器件比较常见,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上就是汽车前灯方案的全部介绍了,如果觉得对比有用,帮忙给个一键三连!!!

英飞凌(Infineon)TLD5541全新低成本LED前灯解决方案汽车卤素大灯具有功耗高、亮度低、耐用度较低等缺点;而氙气大灯则具有聚性差、穿透力差、延迟效应等缺点。随著科技不断进步,卤素灯和氙气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LED大灯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寿命长、体积小、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接受。LED大灯在各方面表现都优于传统卤素灯和氙气灯,且随著LED制程技术成熟、价格降低,以及全球对节能减排的诉求,汽车外部照明也将逐步向LED靠拢。至于LED功率,基于发效率的考虑,脉冲宽度调节(PWM)要优于线性(Linear)驱动。 英飞凌全新低成本LED前灯解决方案,采用英飞凌新一代驱动芯片TLD5541-1QV+ePower Microcontroller TLE9845QX。TLD5541-1QV是一款H-Bridge直流-直流脉冲宽度调节型的车灯控制解决方案,同时支援恒定电压与电流的控制方式,透过外部H-Bridge电路实现升降压拓扑结构,以控制负载LED。 此外,TLD5541-1QV还具有自动延展频谱、软启动、较高效率(96%)、较低系统成本等特点;此外,TLD5541-1Q内部整合过温、过压,和空载等情况的保护功能,为控制器可以透过SPI汇流排对负载进行控制和诊断;TLE9845QX采用Cortex-M0核心,整合LIN与电源切换器,内部资源丰富,是专门针对汽车应用而设计的一款高效能微处理器。此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汽车远光灯、灯、AUX、指示灯、日间行驶灯 / 位置灯等。 核心技术优势同步MOSFET H桥DC/DC控制器•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调节•宽VIN范围(器件4.5V至40V,功率级4.5V至55V)•宽LED正向电压范围(2V至55V)•各种条件下的最高效率(高达96%)•Limp Home功能(故障安全模式)•灵活的电流感(Highside或Lowside)•LED电流精度在Tj = 25°时为+/- 3%,在整个汽车温度范围内为4%•16位SPI,用于诊断和控制,提供菊花链功能•EMC优化设备:采用自动扩频概念,确保最佳的EMC性能•提供输出电流精度校准,以提高系统精度•提供改进的动态行为(负载跳变行为)和可调节的短至GND阈值•LED和输入电流检测,带有专用监视器输出•设备和负载的智能电源保护功能(开路负载,负载不足,温度过高)•开关频率范围从200 kHz到700 kHz•能够通过外部稳压器为栅极驱动器供电•可调软启动•增强的调功能可调节平均LED电流和PWM调 方案来源于大大通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uto FAE进阶之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