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在地下采场稀释优化中的应用
1 引言
现代采矿借助各种前沿技术,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实际采矿活动中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矿山现场,采矿工程师常常需要在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因为哪怕是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对矿工的安全和矿山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所以建立合适的决策支持系统至关重要。
在地下采矿中,非计划稀释和矿石损失(即不均匀破碎,这是一对不可避免且难以预测的现象)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计划稀释和矿石损失在采场规划阶段就应合理确定,而对于非计划的不均匀破碎,虽然难以预测,但在采场生产后可以进行测量,它会导致大量废石混入矿石流,造成巨大损失。
尽管人们为控制不均匀破碎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许多地下采场仍深受其害,这是因为其成因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矿山采用的一些经验方法在预测非计划稀释方面效果不佳,且无法预测矿石损失。例如,很多地下采场采用稳定性图法来预测潜在的不均匀破碎,并确定采场设计阶段的超挖和欠挖目标百分比,但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往往不可靠。
不均匀破碎的成因主要分为四类:
1. 地质因素 :由于岩体具有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确定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权重颇具挑战。
2. 采场设计因素 :不当的采场设计,如形状、尺寸和开挖顺序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均匀破碎。采场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岩土分析。
3. 爆破因素 :爆破设计是不均匀破碎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岩石在极端爆炸能量下的破碎过程复杂,其后果往往难以预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气压在瞬间形成,增加了不确定性。
4. 操作误差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