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物联网的 RFID 安全协议综述
1. 引言
RFID 技术具备存储功能和带地址的射频接口,还有安全模块,能借助磁场让用户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它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应用广泛,涵盖自动收费、防盗、车辆追踪、婴儿保护、医疗店铺识别、患者监测与追踪、药品管理、输血以及养老院识别等领域。
不过,已部署 RFID 系统的医疗机构存在隐私问题。虽有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且使用哈希函数,但维护这些算法需高安全的后端服务器,这易导致机密信息泄露,标签也会泄露个人隐私。恶意服务器会使阅读器标签更易受攻击,影响用户标签的认证结果。因此,需要一种协议来识别数据泄露,确保数据完整性。
物联网在含传感器、RFID 等的物理设备中至关重要,嵌入式技术是其核心,有助于与外部环境通信。国际电信联盟指出,实现物联网有五大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纳米技术和基于 RFID 标签的超轻认证协议,但该协议存在漏洞。
近年来,RFID 技术部分被条形码识别技术取代。它主要由阅读器、标签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RFID 标签有内置转发器,借助天线与阅读器通信;服务器通过内置天线通信,接收信号后认证数据信息。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射询问信号识别多个标签,信号范围对信息处理和检索很关键。标签与阅读器的接口不安全,存在隐私问题,常见攻击有欺骗、窃听、失同步和伪造,认证协议可解决这些问题。
RFID 认证协议基于对称密钥加密,但存在存储空间和可扩展性问题,由此引出椭圆曲线密码学。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认证协议可防止克隆攻击,保护隐私,但新的改进协议仍存在标签伪装、位置跟踪、标签克隆和服务器欺骗等攻击风险。
患者用药安全也是问题,许多研究提出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