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软件定义网络安全综述
1.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应对
1.1 标签未授权访问攻击
随着科技发展,RFID 标签在商业和工业应用中愈发广泛,能实现快速、强大且灵活的响应。然而,这也带来了标签未授权访问攻击的风险。未授权人员可利用假的 RFID 阅读器绕过认证机制,记录、修改、删除或访问标签中的个人机密信息。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采用哈希和加密算法。例如,有一种受保护的数据交换协议,它主要包含信息传输、身份认证和断开通信三个部分,能够提供隐私保护并避免信息泄露。此外,序列加密机制等也可用于解决该问题。
1.2 应用层攻击及对策
应用层是物联网提供服务的层面,它以服务为导向,负责存储和检索信息,如智能家居、医疗保健和智慧城市等应用。但该层也面临多种攻击:
- 代码注入攻击
- 攻击目的与危害 :攻击者注入恶意代码,旨在获取个人信息、控制系统或传播蠕虫。常见的代码注入包括 HTML 脚本注入和 shell 注入,这会损害隐私、正确性、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甚至导致系统失控或完全关闭。
- 应对措施 :最佳的预防技术是 WAVES(黑盒测试)。其操作步骤如下:
1. 使用网络爬虫识别可执行 SQL 的点。
2. 根据攻击技术创建特定点。
3. 攻击发生时,监测应用程序的响应。
4.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改进和预防代码注入攻击。
此外,还可采用组合静态和动态分析、基于污点的方法、URL 扫描、HP SCRAWLR 等技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