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地理学: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1. 引言
在 2043 年,玛丽起床成了一件难事,兼职工作的劳累让她疲惫不堪。她呼唤人工智能私人助理西里诺烧开水,随后戴上数字眼镜,查看一夜之间收到的邮件和日程安排。西里诺告知她有个会议,边境检测到漏洞,需要她去查看。汽车在公寓外等候,车内座椅干净整洁,还发现了一个遗落的智能钱包。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能力、大数据、通信速度等的提升,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然而,社会科学家的观点在这一领域的讨论中却有所缺失。地理学为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社会中的表现提供了方法,能帮助我们思考空间和场所对人工智能影响社会的重要性。
2. 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犹太传说中布拉格的拉比用黏土创造了人偶“哥莱姆”,这是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梦想的早期体现。如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人工智能的当前愿景由四个要素组成:自动驾驶车辆和机器人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语言和学习。
这些要素的发展有着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时间|事件|
| ---- | ---- |
|1986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建造了 Navlab 自动驾驶汽车|
|1997 年|龙系统推出语音识别软件,超级计算机 IBM 的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
互联网的全球扩张和处理器能力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大数据、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推动的人工智能版本逐渐进入消费市场,通常通过在线服务实现。
人工智能地理学现状与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