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系统中的漏洞管理:原理与实践
1. 漏洞分析
在使用网络扫描器、渗透测试等手段识别网络中的漏洞后,漏洞管理(VM)的下一步是对这些漏洞进行评估。对漏洞进行系统和战略性的评估,能够明确其实际严重程度和影响,从而制定高效的资源分配策略。
国家漏洞数据库(NVD)采用通用漏洞评分系统(CVSS)来分析漏洞,并为其分配 0 到 10 之间的严重程度分数。漏洞分析基于基本特征(如攻击复杂度、攻击向量、所需权限)、时间特征(如利用代码成熟度、修复级别、报告可信度)和环境特征。加权影响漏洞评分系统(WIVSS)被提出,以提高严重程度分数的多样性和准确性。WIVSS 使用与 CVSS 相似的因素,但对影响指标(机密性影响、完整性影响和可用性影响)采用了不同的权重。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图论和特定假设的漏洞分析方法:
- Phillips 等人提出了基于图的漏洞分析系统,节点代表攻击阶段,边代表攻击阶段之间的转换,用于考虑内外攻击者的网络漏洞分析。该系统需要一个通用的攻击数据库,并结合网络配置和拓扑配置进行分析。不过,该方法的主要局限在于需要攻击的原子步骤,且作者仅提出了简要思路,未进行实现和可扩展性分析。
- Ammann 等人提出了可扩展的漏洞分析方法,基于单调性假设,即无论攻击者是否利用了其他漏洞,利用的前提条件保持不变。通过将攻击者的访问权限、网络连接性和漏洞结合在一个共同属性中,降低了攻击图的复杂性。
| 分析方法 | 特点 | 局限性 |
|---|---|---|
| CVSS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