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机器人与外骨骼:发展、风险与应用
可穿戴机器人安全风险
可穿戴机器人的应用正从医院康复领域向更广泛的社会场景拓展。然而,由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其安全性的发展尚未跟上应用拓展的步伐。在使用可穿戴机器人时,存在多种导致摔倒的风险因素,如辅助模式不匹配、机器人侧面与障碍物接触以及转弯等情况。
虽然在针对年轻健康成年人的实验中未出现摔倒情况,但可穿戴机器人对人体应对干扰的反应动作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考虑可穿戴机器人的使用时,必须谨慎评估其对老年穿戴者反应和补偿动作的影响。
除了摔倒风险,水泡生成也是使用可穿戴机器人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明确摩擦时间特性,研究人员利用猪组织进行了验证实验。同时,还开发了一种基于机械臂的测试平台,用于模拟假皮肤与可穿戴机器人袖带之间的接触运动,以进行安全验证。
在国际标准 ISO 13482: 2014 发布后,一份关于安全验证和确认(V&V)测试方法的技术报告也计划发布,其中将详细描述上述安全验证测试程序以及安全验证实验的结果。
为了避免对人类造成危害,在研究可穿戴机器人时需要采用替代方法。例如,使用动物和假人进行实验是验证水泡生成风险的常用方法。此外,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实验,通过外推实验结果来估计摔倒风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可穿戴机器人等新技术的风险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是推动其社会接受度的重要环节。
| 风险类型 | 具体风险因素 | 应对措施 |
|---|---|---|
| 摔倒风险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