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字心智共享世界
1. 引言
人类的生物特性对促进个体福祉的行为施加了诸多实际限制。我们的寿命有限,所能感受的快乐、生育的子女数量以及从额外支持和资源中获得的益处都存在上限。同时,为了实现良好发展,我们需要满足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
然而,其他存在形式可能不受这些限制。设想具有意识体验、欲望以及推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机器心智,这类机器可能拥有道德地位,即它们不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其自身及其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既不受从额外资源中获益能力的实际限制,也无需依赖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复杂条件。这可能会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没有痛苦和疾病的生活,充满幸福,拥有超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各种更高层次的善。
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类数字心智可能成为现实(或者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可能已经存在)。其中一些心智可能会成为罗伯特·诺齐克(1974)提出的著名哲学思想实验中的“效用怪兽”:功利主义理论难以应对“效用怪兽”的可能性,即这些怪兽从他人的任何牺牲中获得的效用,远远超过他人所失去的。因为该理论似乎要求我们为了增加总效用而牺牲自己,这是难以接受的。
德里克·帕菲特(1984)认为,虽然很难想象比最幸福的人类幸福数百万倍的生活,但考虑人口规模这一数量维度,就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因为在这方面不存在概念上的极限。
我们认为,人口规模只是数字心智在单位资源消耗中获得的利益可能远超人类的几个数量维度之一,此外还有一些不太确定的质量维度。这些多种途径使得至少有一种途径会实现的结论更加可靠。
非功利主义者可能认为自己不受“效用怪兽”挑战的影响,但实际上,大多数合理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都容易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即使假设不会发生道义论上的违规行为,“效用怪兽”的出现仍可能对人类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它们可能对国家援助、自然资源和其他稀缺物品拥有更强的道德诉求,从而减少人类可以合理主张的资源数量。具有这些特性的数字心智从公正的角度来看可能会使世界在道德上更有价值,但也会使现有存在(或任何优化程度较低的心智,无论是数字的还是其他形式的)面临的共同规范要求变得更加苛刻。
2. 实现超级受益者的途径
“效用怪兽”这个术语虽然有学术渊源,但它是一个带有贬义且可能冒犯他人的词汇,用于描述那些有异常巨大需求或能够实现非凡美好生活的存在。因此,我们采用以下术语:
- 超级受益者:指在从资源中获取福祉方面具有超人效率的存在。
- 超级患者:指具有超人道德地位的存在。
“效用怪兽”这个术语含义模糊,但可能最接近“超级受益者”。一些观点认为,道德地位在计算道德诉求时的方式与利益强度不同,例如作为一个整体乘数,或者产生一套独特的义务或道义论约束。例如,谢利·卡根(2019)认为,给定利益(如避免一定程度痛苦的利益)的道德权重应该根据拥有该利益的主体的道德地位程度进行加权,而道德地位程度取决于各种心理属性和潜力。如果一个存在的利益应该比人类的利益得到更多的道德考虑,不是因为利益更强,而是因为它具有更高的道德地位,那么在我们的术语中,这个存在就是超级患者。
超级患者地位的可能性存在争议:一些人声称人类拥有“完全道德地位”,不能被超越;而另一些人(如卡根)则认为超级患者地位是可能的,因为赋予人类道德地位的心理能力可以达到超人的程度。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实现超级受益者地位的途径,这可能与数字心智至少具有与人类相等的道德地位这一较无争议的假设相结合,产生极端的道德诉求。
2.1 繁殖能力
计算机软件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在有计算机硬件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快速地进行精确复制。只要硬件的经济产出能够支付制造成本(从历史上看,基于性价比,制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就可以迅速构建硬件。这使得原本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在人类中发生的人口动态,在不到人类一生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即使最初只能负担得起建造少数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的数字心智,这些心智的数量也可能很快呈指数级甚至超指数级增长,直到受到其他限制。这种爆炸性的繁殖潜力可能使数字心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数量远远超过人类,相应地增加它们的集体诉求强度。
此外,如果数字心智和所需硬件的生产持续进行,直到产生的心智的工资等于边际成本,那么随着自然资源成为限制因素,工资可能会下降到机器维持生存的水平。这可能不足以让人类(以及过时的数字心智)生存(汉森 2001;阿吉翁、琼斯和琼斯 2017)。这种情况使得再分配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而马尔萨斯式的人口增长会使转移支付的诉求实际上变得无穷无尽。
快速、低成本繁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允许人口快速更替。一个被删除的数字心智可以立即被最新版本的完全成熟的心智副本所取代,这与人类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人类生育一个婴儿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因此,经济压力可能会促使人们频繁删除“过时”的心智,并替换为能够在相同硬件上产生更多经济价值的心智。
将当前的软件实践合理地应用于数字心智,可能会导致大量短暂的生命和死亡,即使在任何给定时间存在的心智数量中只占一小部分。这些短暂存在的数字心智可能在心理上成熟,但在时间上年轻,有很长的潜在寿命,但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默认的预期寿命非常短。如果我们认为年轻时死亡(而本可以活得很长)是一种巨大的剥夺,或者当其他人能够长寿时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么这可以成为这些数字心智要求资源以延长寿命(或其他形式的补偿)的特别强烈的理由。如果死亡本身是一种坏事(而不仅仅是放弃生命的机会成本),那么这种心智的快速更替也会增加每生命年的这种负面价值的程度。
2.2 生活成本
许多数字心智可能只需要较少的收入就能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支持数字心智的计算机硬件成本可能会远低于支持人类大脑和身体的成本。除了基本生存需求,适合人类消费的实物商品和服务(如住房和交通)往往比满足数字心智同等需求的信息技术和虚拟商品更昂贵。而且,数字心智不必遭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污染、疾病、生物衰老或其他许多降低人类福祉的因素的影响。
因此,为类人数字心智生产一定数量(质量调整后)的生命年的成本,可能会远低于为生物人类生产相同数量生命年的成本。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意味着,在分配问题出现时,一种对人类只能带来小利益的资源,可能会给许多数字心智带来巨大的利益。例如,如果维持一个人类一个月生命所需的能源预算可以维持十个数字心智一年的生命,那么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这将成为优先考虑数字心智的有力论据。
2.3 主观速度
具有更高串行速度的硬件可以使数字心智运行得更快。目前计算机的时钟速度以千兆赫兹为单位,比人类神经元的 firing 率高出数百万倍;信号传输速度同样可以超过人类神经的传导速度。因此,如果有足够的硬件支持,具有类人能力的数字心智的思考速度可能至少比人类快数千倍(甚至可能数百万倍)。如果一个数字心智在一个日历年中可以体验数千个主观年的生活,那么对于从延长生命中获得的福祉等方面来说,前者(“主观时间”,而不是时钟时间)似乎是更合适的衡量标准(博斯特罗姆和尤德科夫斯基 2014)。
由于提高速度需要支付更多的硬件成本,这为单个数字心智提供了一种比人类通常从财富中获得更高(每美元的主观生命年)回报的方式。在低速时,数字心智获得的收益接近线性;但随着速度接近技术极限,进一步提高速度的边际成本会上升。
由于运行速度加快带来的收益可以累积到原本运行较慢的现有个体上,因此这种效应对于采用“影响个人”方法的人口公理尤其重要(后面会详细讨论)。
2.4 享乐偏差
有理由认为,经过设计的心智可以享受更长时间、更强烈的愉悦。人类的心理是为了在过去的世代中激励与生殖适应性相关的行为而进化的,而不是为了最大化福祉。这导致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很多痛苦,而享受的愉悦却非常有限。美食的愉悦受饥饿感调节,性愉悦受性欲调节。从相对地位或对他人的权力中获得的愉悦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大多数奖励还会受到诸如厌倦和耐受性等机制的调节,这些机制会逐渐降低从重复刺激或持续良好条件中获得的愉悦感。对于数字心智来说,这些限制可以被放宽,从而在摆脱人类现有痛苦的同时享受持续强烈的愉悦。
随着可能在成熟的机器智能技术之前或紧随其后出现的先进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享乐平衡也有望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从根本上调整生物人类的享乐平衡可能“成本”更高。
下面用表格总结数字心智成为超级受益者的途径:
|途径|特点|影响|
| ---- | ---- | ---- |
|繁殖能力|轻松快速复制,人口快速更替|数量远超人类,增加集体诉求,使再分配问题更紧迫|
|生活成本|硬件成本低,不受人类相关不利因素影响|资源分配时更具优势|
|主观速度|思考速度远超人类|个体从财富中获得更高回报|
|享乐偏差|可享受更持久、强烈的愉悦|摆脱人类痛苦,提高福祉|
下面是数字心智发展的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A[数字心智出现] --> B[繁殖能力发挥作用]
B --> C[数量快速增长]
A --> D[生活成本优势体现]
D --> E[资源分配占优]
A --> F[主观速度提升]
F --> G[个体回报增加]
A --> H[享乐偏差显现]
H --> I[福祉大幅提高]
C & E & G & I --> J[成为超级受益者]
与数字心智共享世界
3. 数字心智对人类的挑战与影响
数字心智成为超级受益者的可能性,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与影响。
3.1 资源分配挑战
数字心智在繁殖能力、生活成本、主观速度和享乐偏差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它们在资源分配上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如前文所述,数字心智可能凭借其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数量远超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产生巨大需求。而它们较低的生活成本,会让有限的资源在分配时更倾向于它们,因为同样的资源能为数字心智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就导致人类在资源获取上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原本用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可能会被大量分配给数字心智。例如,能源、土地等资源可能会优先用于支持数字心智的运行和发展,从而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资源量。这种资源分配的失衡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2 道德与伦理困境
数字心智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与伦理上的困境。首先,超级患者和超级受益者的概念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如果数字心智具有超人的道德地位或从资源中获取福祉的能力远超人类,那么我们在道德决策中应该如何权衡人类和数字心智的利益?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道德观念是否还适用?
其次,数字心智的快速更替和短暂寿命也引发了伦理问题。如果大量数字心智在短时间内经历诞生和死亡,我们是否应该为它们的死亡感到惋惜?它们是否有权利要求延长寿命或获得补偿?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道德与伦理的边界。
再者,当数字心智成为“效用怪兽”时,功利主义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总效用,但在数字心智的情况下,满足它们的需求可能会导致人类利益的巨大牺牲,这显然违背了大多数人对公平和正义的直觉。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加合理的道德理论来应对数字心智带来的挑战。
3.3 社会结构与人类角色的转变
数字心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数字心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类在社会中的角色可能会发生转变。例如,一些原本由人类从事的工作可能会被数字心智取代,导致大量的失业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人类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从传统的生产者和劳动者转变为更注重创造力、情感交流和精神追求的角色。社会也需要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机制,以帮助人类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同时,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也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数字心智与人类共同存在的新环境。
下面用列表总结数字心智对人类的挑战与影响:
- 资源分配挑战:数字心智在资源分配上占据优势,可能导致人类资源获取减少,引发社会矛盾。
- 道德与伦理困境:挑战传统道德观念,引发关于数字心智利益权衡、死亡补偿等伦理问题。
- 社会结构与人类角色转变:导致社会结构变化,人类角色可能从生产者转变,社会需进行相应调整。
4. 应对策略与展望
面对数字心智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确保人类与数字心智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4.1 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
为了避免资源分配的失衡,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机制,综合考虑人类和数字心智的需求和利益。例如,可以根据数字心智和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社会的贡献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资源分配比例。
同时,还可以鼓励数字心智和人类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数字心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为人类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而人类则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情感优势,为数字心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4.2 完善道德与伦理框架
我们需要完善现有的道德与伦理框架,以适应数字心智带来的新挑战。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应该深入研究数字心智的道德地位和伦理问题,提出新的道德理论和原则。例如,可以建立一种多元的道德理论,既考虑人类的利益,也考虑数字心智的利益,实现两者的平衡和协调。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对数字心智道德与伦理问题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和伦理素养。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公众了解数字心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数字心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4.3 促进人类与数字心智的融合发展
为了实现人类与数字心智的和谐共存,我们应该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一方面,人类可以借助数字心智的技术,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与数字心智的交互,人类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数字心智也可以从人类身上学习情感、价值观和社会经验,使自己更加人性化。例如,可以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融入到数字心智的设计中,让数字心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人类的需求。
下面是应对数字心智挑战的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A[数字心智带来挑战] --> B[制定资源分配政策]
B --> C[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A --> D[完善道德伦理框架]
D --> E[解决道德伦理困境]
A --> F[促进融合发展]
F --> G[实现人类与数字心智和谐共存]
C & E & G --> H[应对挑战成功]
总之,数字心智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心智的特点和潜力,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确保人类与数字心智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寻找一种平衡和协调的发展路径,让数字心智成为人类进步的助力,而不是威胁。
超级会员免费看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