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与MicroPython中的内存管理
1. C和C++语言中的内存管理
1.1 RAM分区
在STM32CubeIDE中创建新项目后,可对RAM(特别是堆和栈内存)的使用进行修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打开项目文件夹顶层的链接脚本文件 “STM32F429ZITX_FLASH.ld”。
2. 在该文件中,用户模式栈的最高地址(SRAM的末尾)由代码行 _estack = ORIGIN(RAM) + LENGTH(RAM) 定义,栈从该地址开始按递减顺序使用。
3. 代码行 _Min_Heap_Size 和 _Min_Stack_Size 分别用于定义最小堆和栈的大小。
用户可使用 malloc() 或 calloc() 函数在RAM的堆中分配内存,并在代码执行期间使用 free() 函数释放已分配的内存。但需注意,若不释放未使用的已分配内存,堆最终会被填满,导致内存泄漏。此外,使用堆时还会遇到碎片化问题,因为堆中的内存块分配和释放顺序不一致,所需的内存空间可能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从而无法使用。
全局和静态变量从内存地址 0x20000000 开始存于SRAM中,堆位于其后,而栈则位于SRAM区域的末尾。用户需确保这些区域使用的内存空间不超过微控制器的总SRAM大小。
1.2 内存修改
可利用STM32CubeIDE的属性特性将代码块放置到所需的内存区域,步骤如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