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起步阶段只有两个产品,然后不断增加产品种类和数量。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产品表面上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开发的,然而在设计方案和产品形态上,却有很多相似和相同之处。因为企业没有在一开始就进行系统的规划、立项和开发,本来可以共享的部件、组件,却千差万别,导致不同的开发团队、不同的部门不断“重新发明轮子”,在低水平上进行重复操作。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没有平台化、系列化地开发产品。
每个产品都需要研发、生产制造、采购等部门的投入,都要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每增加一个不同的产品和零部件,都意味着成本的大量增加。当产品数量增加时,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也呈指数级增长,企业的管理能力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企业,虽然每个团队、每个部门都很忙,但整体的综合能力却没有提升。
比如,某家居企业的床架产品系列就是如此。该企业的研发部门在接到一线门店的竞争对手畅销品照片或客户特定需求后,两周内就完成设计、研发、打样、生产、测试等工作,然后快速提供给客户,大部分产品都是“独一无二”和“手工打造”的。该企业有上千家门店,每家门店都有特定需求,研发及相关部门忙于应对众多定制需求,队伍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和SKU也越来越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最终的结果是,虽然销售额在增加,但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十多年过去了,公司高层发现企业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并没有提升,畅销的还是在创业初期精心打造的几款老产品。对于该家居企业存在的问题,无论在B2C行业还是B2B行业,也都大量存在。
其实,绝大多数客户喜欢的不是“独一无二”和“手工打造”,而是高质量、低成本、交付快。只有平台化和系列化地开发产品,才可以同时达成这三大目标。
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要取得商业利益,还要有平台化思想。通俗地说,就是“不重新发明轮子”。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做开发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以前的成果;另一方面,要让我们今天的开发成果被更多的产品用到。
为了提高产品开发效率,需要通过需求管理、规划和立项、架构和系统设计来提前识别公共技术和模块,单独立项开发,这样才能在不同产品开发过程中调 取这些资源,从而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同时取得领先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抽取现有产品共同使用的模块和技术形成平台只是最基础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探索和研究目标客户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的共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平台,为产品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是否基于平台和核心技术进行系列产品开发,是公司研发实力的最终体现。
平台化开发思想,除了可以用于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还可以延伸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在每个部门的日常运作中,尤其在开展创新性工作时,不能“就事论事”。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利用以前的成果,不做重复的事情。其次,要思考如何利用目前的工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让现在做的事情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