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603)
- 资源 (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什么是试油试采
试油与试采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两个关键环节,核心区别在于目标与工作性质不同。试油是短期测试,旨在获取地层参数和判断商业价值,采用间歇性测试方法;试采则是中期连续生产,用于验证方案和优化工艺。技术重点上,试油侧重精准数据采集,试采关注稳定生产。两者形成"测试-验证-优化"闭环,共同指导规模开发。当前发展趋势呈现智能化、绿色化和一体化特征,AI决策、数字孪生和低碳技术正推动行业革新,预计未来五年将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双重突破。
2025-11-24 09:01:04
19
原创 PC-STRAN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PC-STRAN,专为解决工业智能化场景中的核心痛点而设计。该模型通过将物理定律、业务规则与数据特征深度融合,实现了"物理-数据-规则"三位一体的协同驱动。PC-STRAN采用时空规则注意力机制,统一处理时序传感器数据、空间结构数据和业务规则文本等多模态工业数据,并通过物理约束嵌入层确保预测结果的物理一致性。模型具有轻量化、可解释性强的特点,输出结果包含预测值、物理约束满足度、规则匹配度及关键特征贡献度,满足工业场景的追溯需求。相比传统CNN、LSTM和Tr
2025-11-23 23:27:15
51
原创 什么是油藏模型
油藏模型是地下油藏的数字复刻,通过网格划分、参数赋值和数学建模,将地质特征与开采动态可视化。其核心作用在于精准描述油藏特征(如Y101井的孔隙度8%、渗透率0.26mD)、预测产量变化(误差仅2.5%)及优化开发方案(排量优化使单井采收率提升10%)。模型由数据、网格、参数和方程四大模块构成,需结合AI动态校正提升精度。在智能化开发中,油藏模型是数字孪生体的核心基础,为AI决策提供预测依据,并通过场景化模拟(如排采优化、水侵预警)实现提质增效。落地关键是通过"输入-模拟-反馈"闭环,使模
2025-11-23 23:05:57
108
原创 页岩油管理系统
本系统的核心颠覆的是页岩油开采的“决策逻辑”——从“依赖经验、被动应对”转向“数据驱动、主动预判”,通过“数字孪生+全流程AI闭环”,让现有开采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精准化、高效化、经济化”。不颠覆现有硬件基础,却能让开采效率和经济价值实现革命性提升,彻底打破页岩油“高成本、短周期、低采收率”的困境,推动页岩油开发进入“智能开采时代”。“基于现有、最小改造、分步推广、实时联动”
2025-11-23 22:50:03
30
原创 为什么页岩油开采会出现水侵
页岩油开采水侵问题及创新解决方案 水侵是页岩油开采中后期面临的严重问题,指地层水或压裂残留水侵入原油通道,导致产油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其成因包括:水的天然流动性优势、页岩超低渗透率特性、压裂裂缝的"水侵高速路"效应以及不当的开采操作。传统解决方案采用被动堵水方式,效果有限且成本高昂。 创新提出的"地下油水生态分流系统"(HOES)采用颠覆性思路:构建油水双通道网络,实现原位分离。系统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模块:1)仿生双网络分离骨架,建立专属油水通道;2)地下储水-回注系统,
2025-11-23 22:30:12
28
原创 为什么页岩油会出现“烟花式“ 产量衰减
文章摘要 页岩油井呈现"烟花式"产量衰减特征:初始高产(如1000桶/日)后迅速衰减,首年递减率高达50%-70%,5年后基本枯竭。这种特性源于三大核心缺陷:(1)纳米级孔隙结构(孔径仅头发丝1/1000)导致原油被"锁死";(2)依赖人工压裂裂缝导流,但支撑剂会沉降/破碎,裂缝快速闭合;(3)地层压力下降引发"应力敏感-渗透率降-产量降"的恶性循环。与常规油田相比,页岩油采收率不足10%,稳产期仅3-5年。当前开发陷入"打新井补衰减&q
2025-11-23 22:12:23
2
原创 什么是页岩油排采
页岩油排采是页岩油开发的核心环节,通过压裂改造后,采用地面与井下设备组合实现原油开采。其本质是解决页岩油储层致密、原油黏度高导致的流动动力问题,通过排液降压形成压差驱动原油产出。排采分初期排液、中期提产和后期稳产三个阶段,需精细化控制参数。相比常规油藏,页岩油排采具有"排液优先"、设备工况复杂等特点,主要采用机械排采方式。智能化排采系统通过数据监测、智能评价和优化决策,可显著提升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当前页岩油排采面临地质条件差、设备损耗快等五大困境,智能化技术正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
2025-11-23 21:56:39
21
原创 页岩油试采面临的核心问题
页岩油试采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储层认知不足(甜点识别偏差、非均质性影响数据代表性、储层伤害严重);技术适配性差(压裂改造不充分、举升工艺效率低、监测手段不精准);效益与环保压力(单井成本高、污染物处理难、与规模开发衔接不畅)。这些问题导致试采数据可靠性不足、开发决策风险高,亟需通过智能化甜点预测、定制化压裂工艺、高效举升系统和绿色处理技术等创新方案,实现试采提质增效,为页岩油商业化开发提供支撑。
2025-11-23 05:11:23
622
原创 什么是钻遇率
摘要:钻遇率是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核心指标,指水平段钻遇优质储层的长度占比,直接影响产能和开发效益。提高钻遇率需从三方面入手:1)精准预测储层甜点,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AI模型构建三维甜点体;2)实时闭环轨迹控制,采用旋转导向系统(RSS)和随钻测井(LWD)实现毫米级调整;3)动态优化应对突发情况。行业标准要求页岩油水平井钻遇率≥90%,通过智能化技术可提升至95%以上,使单井产能提高15-30%,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2025-11-23 05:05:09
432
原创 什么是机械设备的剩余寿命预测
机械设备剩余寿命预测(RUL)技术摘要 机械设备剩余寿命预测(RUL)是通过传感器数据、历史维护记录等,定量预测设备到性能退化或故障前的剩余可用时间。该技术对能源行业尤为重要,可避免非计划停机、降低维护成本并保障安全生产。核心数据包括实时运行状态、历史维护记录、设备设计参数等。主流预测方法分为物理模型、数据驱动和混合模型三类,能源行业多采用混合模型以兼顾准确性与可行性。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油田设备、输油管道等。当前面临数据质量低、小样本等挑战,未来趋势包括边缘计算AI、数字孪生融合等技术。RUL技术可实现从被动
2025-11-20 22:23:21
930
原创 调压器稳压精度如何计算?
燃气调压器稳压精度计算需通过多工况测试获取出口压力极值,公式为δP=(P₂max-P₂min)/(2×P₂s)×100%。实际应用中,可通过SCADA系统采集历史数据计算"运行稳压精度",但需注意:1)数据需覆盖完整工况周期;2)剔除异常值和瞬态波动;3)计算值反映实际运行稳定性,非设计极限性能。示例显示,当P₂s=3.0kPa,测得P₂max=3.15kPa、P₂min=2.88kPa时,稳压精度为4.5%。该指标对评估调压器性能和维护管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5-11-17 21:40:14
790
原创 什么是调压器的P2s
文章摘要: P2s是调压器的设定出口压力,代表下游管道需维持的目标压力值。其设定通常依据下游设备需求,并可能因季节性调整、用户变化或设备故障而改变。 在缺乏调压标记时,可通过分析SCADA出口压力数据推断P2s: 统计众数法:出现频率最高的压力值最可能为P2s,可通过直方图或众数计算确定。 流量聚类法:区分高/低流量时段,选择稳定压力区间的中心值作为P2s。 维护数据分析时需注意P2s的变化,分段处理历史数据以确保精度计算和劣化预测的准确性。若P2s漂移(如非计划变化),可能反映调压器性能问题,需结合运维记
2025-11-17 21:33:53
709
原创 面向多型号调压器的领域自适应故障诊断技术
对于您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一种“混合策略”短期可执行方案:特征库 + 异常检测从3种调压器数据中构建一个详细的“故障模式-特征”知识库。为现场10种调压器分别收集正常状态的基线数据。部署一个异常检测系统,实时监控每种调压器的运行特征,一旦与各自的正常基线发生显著偏离,即发出预警。虽然不能直接确定是哪种故障,但能有效发现“异常”。中期加强方案:迁移学习框架利用3种调压器的数据,训练一个通用的故障分类器(输出:健康/磨损/膜片故障…)。
2025-11-10 08:34:27
670
原创 docker-compose安装
摘要:在Ubuntu系统上推荐使用Docker官方提供的docker-compose-plugin包进行安装。首先更新包索引(sudo apt update),然后安装插件(sudo apt install -y docker-compose-plugin)。安装后使用docker compose version命令验证版本(注意命令格式为docker compose而非docker-compose)。该方法由Docker官方维护,稳定性更高。
2025-11-07 21:46:04
161
原创 一个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到实现的案例
本文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在线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案例,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从需求分析到实现的全过程。系统基于Spring Boot+Vue.js+MySQL技术栈,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面向对象分析(OOA)**阶段输出需求规格文档、领域模型图和数据库ER图,定义了Book、Reader和BorrowRecord三个核心实体及其业务规则 **面向对象设计(OOD)**阶段细化类图、时序图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了BookService、BorrowService等服务接口 实现阶段将生成Spring Boot后端、V
2025-11-05 09:29:52
748
原创 ubuntu使用毫秒镜像方式安装docker mysql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Ubuntu系统中使用阿里云镜像源快速部署Docker和MySQL的完整流程。主要内容包括:通过阿里云镜像源安装Docker并配置加速器;拉取MySQL 8.0镜像并运行容器,实现数据持久化存储;验证MySQL容器运行状态及数据库连接。所有步骤均提供具体命令和预期输出,确保部署过程清晰可验证。该方法显著提升了软件包下载速度,并通过数据卷挂载保障了数据库持久性,适合开发和生产环境使用。
2025-11-03 09:58:44
395
原创 数据科学中的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艺术:数据科学家的魔法工坊》摘要 特征工程是数据科学的核心技术,通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可理解的特征,显著提升模型性能。本文系统介绍了特征工程的三大核心概念:特征选择、特征构造和特征变换。特征选择方法包括过滤法、包裹法和嵌入法;特征构造涵盖多项式特征、交互特征等;特征变换则包含归一化、标准化等处理技术。文章还探讨了文本特征提取、缺失值处理等实际问题,通过多个行业案例展示了特征工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指出未来自动化特征工程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但无论技术如何演进,特征工程始终是连接数据和模型的
2025-10-30 22:10:11
538
原创 卡方检验从入门到精通教程
《卡方检验从入门到精通教程》摘要(150字版) 本教程从概率基础出发,系统讲解卡方检验的核心逻辑与应用。第一部分阐述基本原理:通过比较观测值与理论期望值的差异(如抛硬币实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分布。重点讲解单样本拟合优度检验的完整流程,包括假设建立、卡方统计量计算和结果判断。第二部分升级到双变量分析,详解列联表关联性检验(如性别与购买行为的关系),强调理论期望值的计算方法和独立性检验步骤。第三部分深入原理,揭示卡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区分三类卡方检验的适用场景,并提供Python实现代码。教程突出&q
2025-10-27 10:49:14
721
原创 量价分析模型
股票量价预测与交易系统摘要 本系统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股票量价预测模型,并基于预测结果生成交易信号。主要流程包括:1) 通过baostock获取历史行情数据;2) 构建包含价格变化、移动平均线、RSI等17个技术指标的特征工程;3) 分别训练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次日收盘价和成交量;4) 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交易策略:预期涨幅>4%且放量时买入,预期跌幅>3%时卖出。系统输出预测误差指标和交易信号,为投资决策提供量化支持。测试结果显示模型能有效捕捉市场趋势,实现了从数据获取到交易建议的完整自动化流程。
2025-10-26 23:44:59
436
原创 凡人修真秘籍
摘要: 本文提出一套适用于现代人的"修真"实践体系,将传统修真文化转化为可落地的身心升级方案。方案分为四重境界:筑基期(调整作息、饮食、站桩打基础)、炼精化气(运动呼吸提升能量)、炼气化神(正念阅读开发心智)、炼神还虚(利他行动实现超越)。每阶段均配有具体实践方法和效果验证标准,强调"日常即修行"的理念,通过科学方法改善身体状态,借助修真框架修炼心性,最终达到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核心要义是简单动作重复坚持,在平凡生活中实现自我进化。(149字)
2025-10-26 20:34:21
631
原创 three.js加载三维GLB文件,查看三维模型,并显示实时
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Three.js的CSS2DRenderer在3D模型上显示压力值的方法。该方案具有文字始终面向屏幕、支持HTML/CSS样式、可绑定到模型任意位置等优势。实现步骤包括引入CSS2DRenderer、创建压力标签div、将标签绑定到模型位置并定时更新内容。文中提供了完整的HTML代码示例,包含场景初始化、光照设置、模型加载和标签创建等关键实现细节,特别适合需要在3D模型上叠加动态数值显示的开发需求。
2025-10-25 08:43:09
246
原创 three.js加载三维GLB文件,查看三维模型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Three.js加载和展示GLB格式3D模型。通过HTML+JS代码实现了一个完整的3D模型查看器,包含以下核心功能:1)使用GLTFLoader加载GLB模型文件;2)优化光照系统(环境光+方向光)和环境贴图;3)添加OrbitControls实现交互式浏览;4)自动缩放和居中模型;5)启用了gamma校正和阴影效果。代码还提供了加载进度提示,适合嵌入网页展示fast3d.io生成的三维模型。该方案支持模型旋转、缩放等交互操作,并能正确显示材质细节。
2025-10-24 22:30:38
1016
原创 时间序列必读论文
本文整理了时间序列分析领域的必读论文清单,涵盖经典理论、深度学习模型和前沿研究。经典部分推荐Box & Jenkins的ARIMA模型和Hamilton的统计分析教材;深度学习方法包括LSTM、GRU、CNN和Transformer系列(如Autoformer、Informer);前沿研究涉及多变量建模、Patch表示学习和时序大模型(如Time-LLM)。还提供了综述文献和阅读路径建议,推荐从基础理论入门,逐步学习主流模型和最新顶会论文。资源获取渠道包括GitHub和arXiv等平台。该清单适合不
2025-10-22 11:50:16
599
原创 Failed to connect to github.com port 443
摘要:无法克隆GitHub仓库可能是网络连接、代理设置或防火墙问题导致。建议按以下步骤排查:1)检查基础网络能否访问GitHub;2)检查并配置或清除git代理设置;3)关闭防火墙/安全软件测试;4)更换DNS服务器;5)改用SSH协议克隆;6)确认GitHub服务状态。若仍无法解决,可能是网络环境限制,可尝试切换网络。
2025-10-20 15:20:00
1780
原创 量化交易的开源框架
开源框架的优势是灵活可定制,但需自行解决数据源、实盘对接和风控细节,生产环境中建议结合商业数据服务(如Wind、Tushare)提升稳定性。
2025-10-19 22:43:20
1508
原创 均值回归(配对交易)策略
配对交易策略摘要(150字) 配对交易是一种市场中性策略,通过捕捉高度相关资产(如茅台与五粮液)的价差回归获利。核心流程包括:1)筛选协整资产对;2)构建价差(线性回归残差);3)Z-score标准化触发交易(Z>2做空高估资产/做多低估资产,Z<-2反向操作);4)价差回归后平仓。策略需严格风控,防范协整关系破裂风险。实例显示,当白酒股间价差Z-score达2.25时建仓,回归至0.25时平仓可获利。该策略依赖统计套利,需编程实现数据检验与信号生成。
2025-10-19 22:30:46
1348
原创 初学量化交易的平台
2025年量化交易平台推荐:零基础选果仁网/GaleQuant(可视化操作),Python入门用聚宽/米筐,AI策略尝试BigQuant/Nora-AI,券商深度整合选华泰Matic/国泰君安。建议从模拟交易起步,分阶段提升:先掌握基础策略流程,再学习编程与因子分析,最后接入实盘。注意平台数据延迟、收费模式及合规性,组合使用不同平台可优化策略开发效率。
2025-10-19 21:57:02
759
原创 Transformer学习路线图
为你量身打造这份从“小白”到“大佬”的Transformer学习路线图,会一步步带你掌握这个驱动了当前AI浪潮的核心模型。路线图分为四个清晰的阶段,并为你梳理了每个阶段的核心学习资源,助你顺利晋级。
2025-10-17 11:43:56
1086
原创 量化交易的思维导图
一份好的量化交易知识地图,确实能让你对需要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下面我为你梳理了一份详细的量化交易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它遵循着从市场认知到实战迭代的内在逻辑。图中展示了量化交易知识体系的四个核心模块,接下来我会为你解读每个模块的关键内容。
2025-10-16 22:33:01
902
原创 AI+量化 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在“AI + 量化投资”的框架下,数据类型是策略构建的核心驱动力。传统量化依赖结构化金融数据(如价格、成交量),而AI的引入大幅扩展了数据维度和处理能力
2025-10-16 22:19:01
883
原创 ARIMA模型数学原理与手动计算手册
ARIMA模型手动计算摘要 本手册系统介绍了ARIMA模型的数学原理与手动计算流程。ARIMA模型由差分(I)、自回归(AR)和移动平均(MA)三部分组成,分别用于消除趋势、建立自相关关系和误差修正。建模过程分为6步:数据准备、平稳性检验、确定差分次数d、确定AR阶数p和MA阶数q、系数估计及模型诊断。手册通过实例详细演示了ARIMA(1,1,1)模型的手动计算过程,包括差分处理、ACF/PACF分析、OLS系数估计等关键步骤。特别强调,手动计算需注意残差处理、平稳性检验和逆差分还原等环节,最终结果需与软件
2025-10-16 20:16:21
772
1
原创 ARIMA 模型
摘要: ARIMA模型通过差分(I)、自回归(AR)和移动平均(MA)三组件协同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其核心逻辑是先差分使序列平稳,再用历史数据和误差预测未来。关键步骤包括: 差分(d):消除趋势(如线性增长),通过一阶/二阶差分转为平稳序列; 自回归(p):用过去p期数据线性组合预测当前值; 移动平均(q):结合过去q期预测误差修正结果。 建模流程:检验平稳性→确定差分阶数d→通过ACF/PACF定p、q→估计系数→预测。例如,线性增长销量数据需一阶差分(d=1),ACF/PACF截尾提示ARIMA(1,1
2025-10-16 20:11:50
608
原创 ARMA模型
ARMA模型核心要点摘要 ARMA(p,q)结合自回归(AR)和移动平均(MA)模型,适用于平稳时间序列预测。 模型构成: AR(p):用前p期观测值预测当前值,公式含自回归系数$\phi$。 MA(q):用前q期误差修正预测,公式含移动平均系数$\theta$。 关键前提:数据需满足平稳性(均值/方差恒定)和可逆性(MA部分)。 建模流程: 检验平稳性(ADF检验)→ 白噪声检验(LB检验)→ 通过ACF/PACF定阶→ 参数估计(OLS/MLE)→ 残差诊断→ 预测。 实例演示: ARMA(1,1)预测
2025-10-16 20:00:41
979
原创 MA模型(移动平均模型)
摘要:MA模型(移动平均模型)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过去预测误差的线性组合预测当前值。核心公式为 (X_t = \mu + \epsilon_t + \theta_1 \epsilon_{t-1} + \dots + \theta_q \epsilon_{t-q}),其中 (\theta) 为权重系数,(q) 为阶数。与AR模型不同,MA关注历史误差而非观测值,适用于外部冲击主导的场景。案例1使用温度数据拟合MA(1)模型,预测次日温度;案例2分析股票收益率,通过MA(2)捕捉短期市场冲击。模型阶数可
2025-10-15 22:49:21
1151
原创 AR模型(自回归模型)
AR模型(自回归模型)摘要 AR模型通过历史数据的线性组合预测未来值,适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气温、股价)。其公式为$X_t = c + \sum_{i=1}^p \phi_i X_{t-i} + \epsilon_t$,其中$p$为阶数,$\phi$为自回归系数,$\epsilon_t$为随机误差。关键假设包括时间序列平稳性和白噪声误差。通过ACF/PACF图确定阶数$p$,常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案例演示了AR(1)预测温度(手工计算与Python实现)和AR(2)预测股价,展示从数据整理、参数计算到预测
2025-10-15 22:18:29
936
原创 什么是时间序列互相关分析(CCF)
时间序列互相关分析(CCF)用于衡量两个不同时间序列之间的线性关联及滞后关系,重点关注滞后阶数k的正负含义(如k>0表示X滞后Y,k<0表示X超前Y)。其计算需标准化协方差以消除量纲影响,并依赖序列平稳性和业务逻辑验证以避免伪相关。通过CCF图可识别显著相关的滞后阶数,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同期相关(如温度与用电量)、单向滞后(如广告与销售额)和双向滞后(如客流量与拥堵指数)分析。实际解读时需结合置信区间判断显著性,并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2025-10-13 20:24:32
938
原创 什么是偏自相关函数PACF
偏自相关函数(PACF)是分析时间序列的重要工具,用于衡量在控制中间滞后项影响后,当前值与特定滞后值之间的直接相关性。与自相关函数(ACF)不同,PACF能区分直接和间接关联,通过Yule-Walker方程计算得到。PACF图可识别自回归模型(AR)的阶数:AR(p)模型的PACF会在滞后p阶处截尾。实例分析表明,白噪声序列PACF全截尾,AR(1)和AR(2)模型分别截尾于1阶和2阶。PACF有助于判断序列特征并确定合适的AR模型阶数。
2025-10-13 20:02:33
751
原创 平稳时间序列与非平稳时间序列
摘要 时间序列的核心特性是统计性质是否随时间变化。平稳序列满足均值、方差恒定且自协方差仅依赖时间间隔(如恒温环境温度、股票收益率),可直接用ARMA等模型分析。非平稳序列则存在趋势、季节性或结构突变(如GDP增长、超市销售额),需通过差分、去趋势等方法转化为平稳序列后再建模,否则会导致预测偏差或伪回归问题。判断平稳性可通过直观观察或统计检验(ADF检验),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序列特性选择合适的转换方法。
2025-10-13 17:20:03
1092
原创 STL分解:从定义到实战
STL分解是一种强大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将数据拆解为趋势、季节和残差三个独立成分。相比传统移动平均法,STL更适合处理非对称、不稳定的季节波动。其核心优势在于使用局部加权回归(LOESS)技术,通过双循环结构(内循环分解、外循环抗干扰)实现精准分解。关键参数包括季节窗口、趋势窗口和稳健性处理。通过电商销售数据的实战案例,展示了STL如何有效识别双11等季节性高峰,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该方法特别适合具有固定周期但波动模式复杂的数据分析场景。
2025-10-13 11:07:37
1259
原创 季节分解法:从原理到实战
季节分解法实战指南(150字摘要) 季节分解法是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关键工具,将数据拆解为趋势、季节和残差三部分。核心原理是根据季节波动是否随趋势变化选择加法或乘法模型:加法模型适用于波动幅度固定的场景(如气温),乘法模型适用于波动幅度变化的场景(如销售额)。通过移动平均法或STL分解法,可量化长期趋势和季节规律,避免被表面波动误导。本文通过气温(加法模型)和销售额(乘法模型)两个典型案例,逐步演示分解步骤和结果解读,帮助初学者掌握这一分析技术,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025-10-13 10:34:27
89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