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项(第三版):项目范围管理总结

前言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简称软考中项),其中案例分析也是很大一部分考试内容,目前正在学习中,现总结一些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1、项目范围管理总线索

1、项目范围管理概念

        项目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

2、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3、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

        (1)规划范围管理

                定义:为了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

                作用: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本过程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2)收集需求

                定义: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

                作用: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本过程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3)定义范围

                定义: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

                作用: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

                        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多次反复开展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定义: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

                作用: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

                        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5)确认范围

                定义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作用:①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

                           ②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6)控制范围

                定义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

                作用: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4、裁剪考虑因素

        (1)知识和需求管理                 (2)确认和控制                 (3)开发方法

        (4)需求的稳定性                    (5)治理

5、敏捷与适应方法

        对于需求不断变化、风险大或不确定性高的项目,在项目开始时通常无法明确项目的范围,而需要在项目期间逐渐明确。

        1、采用多次迭代,重复开展三个过程:

                (1)收集需求                   (2)定义范围                  (3)创建WBS

        2、发起人和客户代表应该持续参与项目,重复开展两个过程

                (1)确认范围                 (2)控制范围

1.2、规划范围管理

1、ITTO

2、范围管理计划的内容

        (1)如何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2)如何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

        (3)确定如何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

        (4)如何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3、需求管理计划的内容

        (1)如何规划、跟踪和报告各种需求活动

        (2)配置管理活动

        (3)需求优先级排序过程;

        (4)测量指标及使用这些指标的理由;

        (5)反映那些需求属性将被列入跟踪矩阵

1.3、收集需求

1、ITTO

2、工具与技术

        (1)焦点小组:有经验的主持人引导互动式讨论,召集预定的干系人和主题专家共同讨论某个需求。

        (2)标杆对照:对比实际成本的计划产品实践,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3)原型法故事板是一种原型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图像或图示来展示顺序或导航路径。

        (4)名义小组技术:通过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创意,以便进一步开展头脑风暴或优先排序。步骤包括:

        ①向集体提出一个问题或难题,每个人在沉思后写出自己的想法

        ②主持人在活动挂图上记录所有人的想法

        ③集体讨论各个想法,直到全体成员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

        ④个人私人投票决出各种想法的优先排序

3、需求类别

        (1)业务需求                    (2)干系人需求             (3)解决方案需求

        (4)过渡和就绪需求         (5)项目需求                 (6)质量需求

4、需求跟踪矩阵的内容

        (1)业务需要、机会、目的和目标                   (2)项目目标

        (3)项目范围和WBS可交付成果                     (4)产品设计

        (5)产品开发                                                   (6)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7)高层级需求到详细需求

1.4、定义范围

1、ITTO

2、项目范围说明书

        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包括的内容:

        (1)产品范围描述

        (2)可交付成果

        (3)验收标准

        (4)项目的除外责任

1.5、创建WBS

1、ITTO

2、分解的基本概念
  • 分解就是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在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工作分配到每个人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
  • 工作包是WBS最低层的工作,可对其成本和持续时间进行估算和管理
3、分解步骤

        (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确定WBS的结构与编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为WBS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4、WBS结构

        (1)将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二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第三层。

        (2)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二层

5、分解的两种表现形式

        (1)分级的树形结构小型项目),特点:WBS层次清晰,非常直观,结构性很强。

        (2)分级的表格形式(大型项目),特点:可以缩进图表,表示方便,也可以装订成册。

6、控制账户

        (1)控制账户是一个管理控制点

        (2)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来测量绩效

        (3)控制账户包含两个或更多工作包,每个工作包只与一个控制账户关联

        (4)项目管理实践中,通常控制账户和专业相对应

7、规划包

        (1)规划包是一种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WBS组件,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2)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规划包

8、工作包的分解原则

        (1)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WBS必须符合项目的服务。(100%原则

        (3)WBS的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

        (4)WBS中的元素必须有人负责,而且只有一个人负责。

        (5)WBS应控制在4~6层。

        (6)WBS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7)WBS的编制需要所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参与。

        (8)WBS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9、范围基准

1.6、确认范围

1、ITTO

2、确认范围的步骤

        (1)确定需要进行范围确认的时间

        (2)识别范围确认需要哪些投入

        (3)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

        (4)确定范围确认会议的组织步骤

        (5)组织范围确认会议

3、需求检查的问题

        (1)可交付成果是否确定的、可确认的。

        (2)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确的、可辨别的事件,例如,客户的书面认可等。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

        (5)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错误。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管理层是否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影响。

4、干系人关注点的不同

        (1)管理层主要关注项目范围:是指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否超过了组织承受范围,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

        (2)客户主要关注产品范围:关心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完成产品或服务。

        (3)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关注项目制约因素:关心项目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和必须完成,时间、资金和资源是否足够,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的方法。

        (4)项目团队成员主要关注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的元素和负责的元素:通过定义范围中的时间检查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否足够,自己在项目范围中是否有多项工作,而这些工作是否有冲突的地方。

5、质量控制 VS. 范围确认

        (1)确认范围: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

                 控制质量: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2)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3)确认范围:是有关工作结果的接受问题。

                  控制质量:是有关工作结果正确与否。

1.7、控制范围

1、ITTO

2、范围蔓延和范围镀金
  • 范围蔓延:客户或相关方要求变更范围。
  • 范围镀金:团队成员主动变更范围,主动增加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