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基本概念与性质
1.1 基本概念
(一)逆序和逆序数
这个东西讲实话当初上课的时候是没有听过的(或者说是我不记得了),现在感觉也用的不是很多。网上也看了下,能大概看明白其实真正的数学是没有必要用逆序数来引进行列式的。我自己在后面的计算和应用中都是没有管这个逆序数的,当然到了后面,逆序数也几乎是消失了。考研大纲中也丝毫没提到这个排列和逆序,就不管它了。
(二)行列式
由
n
2
n^2
n2 个数组成的下列记号,称为
n
n
n 阶行列式。
(三)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
把行列式 D D D 中的元素 a i j a_{ij} aij 所在的整行整列去掉,剩下的 ( n − 1 ) (n-1) (n−1) 阶行列式称为元素 a i j a_{ij} aij 的余子式,记为 M i j M_{ij} Mij ,称 ( − 1 ) i + j M i j (-1)^{i+j}M_{ij} (−1)i+jMij 为元素 a i j a_{ij} aij 的代数余子式,记为 A i j A_{ij} Aij 。
1.2 特殊行列式
(一)上下三角、对角行列式
(二) 范德蒙德行列式
这个行列式的特征就比较明显,第一行全是 1 。举个栗子就能看明白下面的累乘符号了。 V ( a 1 , a 2 , a 3 ) = ( a 3 − a 2 ) ( a 3 − a 1 ) ( a 2 − a 1 ) . V(a_1,a_2,a_3)=(a_3-a_2)(a_3-a_1)(a_2-a_1). V(a1,a2,a3)=(a3−a2)(a3−a1)(a2−a1).
范德蒙德行列式不为 0 的充要条件是各个常数 a 互不相等。
(三) 分块行列式
除了第三个反对角,计算方法基本上和行列式里是一个数一样。
1.3 计算性质
(一)转换为上、下三角行列式
- 行列式与其转置行列式相等。
- 对调两行两列行列式改变符号。
- 行列式某行或某列有公因式可以提到外面。
3.1 若行列式某行或某列元素全为零,则该行列式为零。
3.2 若行列式某两行或两列元素相同,行列式为零。
3.3 某两行或两列对应成比例,行列式为零。 - 某行或某列元素均为两个数之和时,可分解为两个行列式的和。
- 某行或某列的倍数加到另一行或另一列,行列式不变。
(二)降阶性质
一个其实就是大家都会的的按行或者按列展开,如果出现某一行 0 比较多,就可以展开那一行,比较方便。
另一个就是某行(列)与另一行(列)的代数余子式之积的和为 0 。这个在一些灵活的题目上可以发挥作用。
当题目中出现 A i j A_{ij} Aij 、 A ∗ A^* A∗ ( n n n 阶)时,应想到如下四个性质。
设 A , B A,B A,B 为 n n n 阶矩阵,对应行列式的性质如下:
- ∣ A T ∣ = ∣ A ∣ |A^T|=|A| ∣AT∣=∣A∣
- ∣ A m ∣ = ∣ A ∣ m |A^m|=|A|^m ∣Am∣=∣A∣m
- ∣ k A ∣ = k ∣ A ∣ |kA|=k|A| ∣kA∣=k∣A∣ ,其中 k k k 为常数。
- ∣ A B ∣ = ∣ A ∣ ⋅ ∣ B ∣ |AB|=|A| \cdot |B| ∣AB∣=∣A∣⋅∣B∣ (拉普拉斯法则)
- 若 A A A 可逆,则 ∣ A − 1 ∣ = 1 ∣ A ∣ . |A^{-1}|=\frac{1}{|A|}. ∣A−1∣=∣A∣1.
二、应用
行列式的主要应用就是克雷姆法则了,用来判断方程组解的情况和求具体的解值。
对于齐次线性方程组: A X = 0. AX=0. AX=0.
- 若方程组仅有零解 ⟷ ∣ A ∣ ≠ 0. \longleftrightarrow |A| \neq0. ⟷∣A∣=0.
- 若方程组有非零解 ⟷ ∣ A ∣ = 0. \longleftrightarrow |A|=0. ⟷∣A∣=0.
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 X = b , A ‾ = [ A ∣ b ] . AX=b,\overline{A}=[A |b]. AX=b,A=[A∣b].
- 若方程组无解 ⟷ r ( A ) ≠ r ( A ‾ ) . \longleftrightarrow r(A) \neq r(\overline{A}). ⟷r(A)=r(A).
- 若方程组有解
⟷
r
(
A
)
=
r
(
A
‾
)
.
\longleftrightarrow r(A) = r(\overline{A}).
⟷r(A)=r(A).
- 若方程组有无数解 ⟷ r ( A ) < n ⟷ ∣ A ∣ = 0. \longleftrightarrow r(A) <n \longleftrightarrow |A| = 0. ⟷r(A)<n⟷∣A∣=0.
-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 ⟷ r ( A ) = n ⟷ ∣ A ∣ ≠ 0. \longleftrightarrow r(A) = n \longleftrightarrow |A| \neq0. ⟷r(A)=n⟷∣A∣=0. 且有: x 1 = D 1 D , x 2 = D 2 D … x n = D n D . x_1=\frac{D_1}{D},x_2=\frac{D_2}{D} \dots x_n=\frac{D_n}{D}. x1=DD1,x2=DD2…xn=DDn.
其实这一块内容不应该放在这里的,等到后面方程组那一章学了大概再来看这里最好。如果有疑惑地方,可以等后面的文章出来,到时候还会再提到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