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存档与北欧网络档案解析
1. 数字档案存档成本与模式
在数字档案存档过程中,成本承担是一个关键问题。在丹麦,目前的做法是档案创建者需要支付将原始数据和记录转换为国家档案馆认可格式的初始费用。数据和文档按照行政标准打包后提交给档案馆。档案馆负责对提交的记录和数据进行测试和监控,但任何修正(如重新提交)的费用由档案创建者承担。
如果实施并行存档,这种模式将面临挑战。若要求档案创建者同时提交原始格式的记录和数据,他们是否仍需支付初始格式迁移的费用呢?尽管数字存储成本可能会持续下降,但需要保存的数据量却在不断增加,协商这些成本意味着所提议的模式涉及重大的政治层面。
2. 用户访问选择与风险
用户在访问档案时,有两种选择:原始格式和格式迁移后的版本。原始格式可能无法被当前数字系统轻松呈现,而格式迁移后的版本则可以在当前系统上轻松显示。用户选择访问原始格式还是格式迁移后的衍生格式,可能基于对真实性的认知,也可能取决于用户对必要软件和硬件的获取情况或研究需求。
然而,这两种选择都存在风险。格式迁移后的档案记录和数据可能会导致对原始数据或记录性质的有限甚至错误理解。而访问原始格式的记录和数据,如果用户不熟悉旧有信息技术系统的模拟界面,也可能会产生误解。不过,并行存档模式为用户提供了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资源和能力平衡访问和真实性的问题。
3. 档案真实性判断
关于存档记录和数据的真实性由什么决定,并没有简单的答案。最终,存档数据的真实性应由档案用户来判断。数据本身并不具备内在的真实性,档案馆也无法对其进行认证,最多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技术验证,确保数据自提交给档案馆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