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与丹麦数字存档的对比与发展
1. 数字记录评估标准
数字记录的评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据传统评估标准,确保记录具有长期存档价值。第二阶段,Naugler 称之为技术分析,从技术要求方面对记录进行评估。尽管理论上技术因素不应在评估过程中起作用,但由于当前存储介质的脆弱性以及处理和维护记录的成本,这些因素不能被忽视。以下是可能影响最终是否获取记录决策的因素:
- 数据量
- 更新频率
- 数据所在系统的复杂性
- 存储介质的脆弱性(包括数据是否损坏)
加拿大政府记录保存的松散监管性质,加上获取私营部门记录的要求,形成了一种理论和实践,即承认并纳入数字保存和访问的即时和持续成本,并要求档案馆(而非记录创建者)进行必要的格式和介质迁移。这种做法对北美数字记录的评估和获取具有基础性作用。
2. 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数字存档
2.1 丹麦和加拿大数字存档项目对比
丹麦国家档案馆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数字存档项目效率较高,这得益于其项目构思的背景,或许也有一定运气成分。当时,加拿大公共档案馆(PAC)的数字档案管理员在提供数字记录访问方面面临困难,因为很少有研究人员会使用计算机,且档案馆阅览室没有计算机终端。而且,20世纪80年代关于数字档案的文献中充斥着研究人员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字记录的抱怨。
丹麦项目通过忽略访问,专注于获取和保存,避免了可能因利用率低而产生的大量工作和费用。由于不考虑访问,并能将数据标准化成本转嫁给政府机构,丹麦数字存档项目的运营相对简单且经济。而在PAC,由于其更大的任务(包括政府和私人记录,以及获取、保存和访问要求)带来的挑战,加拿大数字存档项目必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