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优先搜索(DFS)算法原理
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用于遍历或搜索树、图等数据结构的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深地探索分支,直到无法继续为止,再回溯到上一个节点继续探索未访问的分支。
DFS 的基本实现步骤
递归实现
- 访问当前节点并标记为已访问
- 遍历当前节点的所有未访问邻接节点
- 对每个邻接节点递归调用 DFS
伪代码示例
def dfs(node, visited):
if node not in visited:
print(node) # 处理当前节点
visited.add(node)
for neighbor in get_neighbors(node):
dfs(neighbor, visited)
非递归实现(使用栈)
- 将起始节点压入栈并标记为已访问
- 循环直到栈为空:弹出栈顶节点,处理其未访问的邻接节点并压入栈
def dfs_stack(start):
stack = [start]
visited = set([start])
while stack:
node = stack.pop()
print(node) # 处理当前节点
for neighbor in get_neighbors(node):
if neighbor not in visited:
visited.add(neighbor)
stack.append(neighbor)
DFS 的应用场景
- 图的连通性检测:判断图中两个节点是否连通。
- 拓扑排序:对有向无环图(DAG)进行排序。
- 路径查找:查找从起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不一定最短)。
- 回溯算法:用于解决组合、排列等问题(如八皇后问题)。
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V + E),其中 V 为节点数,E 为边数(需遍历所有节点和边)。
- 空间复杂度:O(V),递归调用栈或显式栈的深度最多为节点数。
DFS 与 BFS 的对比
- DFS:优先深度探索,可能陷入深层分支;适合目标路径较长或需要回溯的场景。
- BFS:逐层扩展,适合最短路径问题或层序相关任务。
注意事项
- 循环检测:在无向图中需避免重复访问父节点(可通过记录父节点解决)。
- 剪枝优化:在回溯问题中,提前终止无效分支以减少计算量。
通过合理选择实现方式(递归或非递归)并结合具体问题场景,DFS 能高效解决多种搜索和遍历问题。
算法原理&spm=1001.2101.3001.5002&articleId=154231811&d=1&t=3&u=43658163e5ef40598071f71e33e3c3f3)
12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