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模型设置--L1/L2正则化

本文详细探讨了正则化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包括L1和L2正则化的区别,如何通过调整超参数λ平衡模型复杂度与泛化能力,以及正则化在解决小样本大维数问题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正则化的理解

  规则化函数Ω有多重选择,不同的选择效果也不同,不过一般是模型复杂度的单调递增函数——模型越复杂,规则化值越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则化含义中包含了权重的先验知识,是一种对loss的惩罚项(regularization term that penalizes parameters)。
  L2正则化是权重符合正态分布的先验;L1则是权重符合拉普拉斯分布的先验(对参数引入 拉普拉斯先验 等价于 L1正则化)。
  正则化参数等价于对参数引入先验分布,使得 模型复杂度 变小(缩小解空间),对于噪声以及 outliers 的鲁棒性增强(泛化能力)。整个最优化问题从贝叶斯观点来看是一种贝叶斯最大后验估计,其中 正则化项 对应后验估计中的 先验信息,损失函数对应后验估计中的似然函数,两者的乘积即对应贝叶斯最大后验估计的形式。

正则化的超参数

  这其中除了损失函数,正则项以外,还包括参数λ,称为hyper-parameters​(超参)。该参数用于平衡损失函数和规则项的(还有一种理解是“用于权衡bias和variance”),λ越大,则正则项的作用越重要,就是说相比于拟合训练数据,更希望模型能够满足约束条件Ω(w)的特性,反之亦然。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λ=0,规则化项不起作用,就是希望模型能够最小化损失函数项,当模型拟合了所有训练数据时损失函数项最小,但这样得到的模型对于新的数据泛化能力就非常差,产生了过拟合。​
由此可知,需要协调λ的值,使得模型即具有较小的训练误差,又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是交叉验证,实验不同的λ值。

L1和L2的比较

  1)L1 正则化向目标函数添加正则化项,以减少参数的值总和;
  2)L2 正则化中,添加正则化项的目的在于减少参数平方的总和。
  根据之前的研究,L1 正则化中的很多参数向量是稀疏向量,因为很多模型导致参数趋近于 0,因此它常用于特征选择设置中。机器学习中最常用的正则化方法是对权重施加 L2 范数约束。
  对于 L2 范数来说,权重会被约束在一个 L2 范数的球体中,而对于 L1 范数,权重将被限制在 L1 所确定的范围内。

  我们常说的 “small n, large p problem”。(我们一般用 n 表示数据点的个数,用 p 表示变量的个数 ,即数据维度。当 的时候,不做任何其他假设或者限制的话,学习问题基本上是没法进行的。因为如果用上所有变量的话, p 越大,通常会导致模型越复杂,但是反过来 n 又很小,于是就会出现很严重的 overfitting 问题。
  假设我们的预测结果与两个特征相关,L2正则倾向于综合两者的影响,给影响大的特征赋予高的权重;而L1正则倾向于选择影响较大的参数,而舍弃掉影响较小的那个。实际应用中 L2正则表现往往会优于 L1正则,但 L1正则会大大降低我们的计算量。

  既然 L1和 L2正则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那我们能不能将他们 combine 起来?
  可以,事实上,大牛早就这么玩过了。

<think>嗯,用户的问题是关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中的各种方法论和技术实现细节,特别是提到了正则化、dropout、L1/L2、数据权重控制、困难样本降权、对抗样本过滤、早停机制、验证集损失、模型简化、网络剪枝和参数共享这些技术。首先,我需要逐一分析每个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确保正确性,并且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 首先,正则化方面,用户提到了L1和L2正则化。根据引用[2],L1/L2正则化剪枝是通过对损失函数中的正则化项进行剪枝,删除对系数较小的参数。这可能涉及到如何在损失函数中添加正则项,比如L1是绝对值,L2是平方,然后通过梯度下降更新参数时,会引入额外的项。同时,引用[1]提到正则化是增加模型参数,防止过拟合,可能需要解释为什么增加参数反而能防止过拟合,可能是指增加惩罚项,而不是参数本身。 然后是Dropout,这个技术我记得是在训练时随机让一些神经元失活,防止过拟合。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比如在前向传播时随机关闭部分节点,从而减少对特定神经元的依赖,增强泛化能力。可能还需要提到在测试时如何调整权重,比如乘以保留概率。 数据权重控制和困难样本降权,这部分可能需要联系到如样本加权方法,比如在损失函数中给困难样本更低的权重,或者像Focal Loss那样调整难易样本的权重。可能需要结合类别不平衡的问题,引用中提到的困难样本降权可能与Focal Loss相关,但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没有直接提到,可能需要根据一般知识回答。 对抗样本过滤,这属于对抗训练的一部分,可能涉及生成对抗样本并加入训练集,或者检测并过滤掉对抗样本。需要说明对抗样本的定义和如何防御,比如通过对抗训练提升模型鲁棒性。 早停机制在引用[3]中有详细说明,即监控验证集损失,当不再下降时停止训练,防止过拟合。需要强调早停的使用场景和优缺点,比如简单有效,但可能过早停止导致欠拟合。 验证集损失的作用,可能是在训练过程中用验证集评估模型表现,决定早停时机或者超参数调整,防止过拟合的关键指标。 模型简化和网络剪枝方面,引用[2]提到了模型剪枝的方法,包括按权重、梯度或正则化剪枝。需要详细说明这些方法的具体步骤,比如剪枝后如何微调模型,以及剪枝对模型大小和速度的影响。参数共享可能涉及到像CNN中的卷积核共享权重,或者RNN中不同时间步共享参数,以减少参数量,防止过拟合。 现在要确保每个技术点的解释准确,并且正确引用用户提供的资料。例如,在正则化部分需要引用[2]和[1],在早停部分引用[3]。同时,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这些技术如何实际应用,比如代码示例或具体步骤,但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没有代码,可能需要用文字描述。 另外,用户的问题中还提到了“数据权重控制”,这可能是指对训练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处理不平衡数据时,给少数类样本更高权重。而“困难样本降权”可能是指在训练过程中降低那些难以学习的样本的影响,或者相反,增加其权重以迫使模型更关注它们,这里可能存在矛盾,需要明确。根据用户的问题,是“困难样本降权”,所以可能需要解释如Curriculum Learning中的策略,或者某些特定的损失函数调整方法。 对抗样本过滤可能需要解释对抗攻击和防御机制,比如FGSM生成对抗样本,然后在训练时混合这些样本,或者检测并移除对抗样本,但过滤的具体方法可能包括使用检测模型或预处理步骤。 参数共享的例子如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共享,可以解释其在减少参数数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现在需要将这些内容组织成结构清晰的回答,分点解释每个技术,并结合引用。同时,生成相关问题可能需要围绕这些技术的比较、应用场景、实现细节等展开,例如正则化与Dropout的异同,如何选择剪枝方法,早停机制的最佳实践等。 最后,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表达,避免术语错误,并且LaTeX公式正确使用$...$和$$...$$格式。例如,L2正则化的公式应写成$L = \frac{1}{N}\sum_{i=1}^N \mathcal{L}(y_i, f(x_i)) + \lambda \sum_{j=1}^M w_j^2$,其中$\lambda$是正则化系数。</think>###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方法论与技术实现详解 #### 1. **正则化约束(L1/L2)** 正则化通过在损失函数中添加惩罚项来限制模型复杂度。例如: - **L1正则化**:添加参数绝对值之和,公式为$L = \frac{1}{N}\sum_{i=1}^N \mathcal{L}(y_i, f(x_i)) + \lambda \sum_{j=1}^M |w_j|$,可生成稀疏权重矩阵,用于特征选择[^2]。 - **L2正则化**:添加参数平方和,公式为$L = \frac{1}{N}\sum_{i=1}^N \mathcal{L}(y_i, f(x_i)) + \lambda \sum_{j=1}^M w_j^2$,防止参数过大,提高泛化性[^1]。 #### 2. **Dropout** 在训练时随机“关闭”部分神经元(如设定概率$p$),迫使网络不依赖单一节点,增强鲁棒性。测试时需将权重乘以$1-p$以补偿失活神经元[^1]。 **代码示例**(PyTorch):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model = nn.Sequential( nn.Linear(784, 256), nn.Dropout(0.5), # 50%神经元失活 nn.ReLU() ) ``` #### 3. **数据权重控制与困难样本降权** - **数据权重**:通过调整样本损失权重处理类别不平衡,例如加权交叉熵损失$L = -\sum w_i y_i \log(p_i)$。 - **困难样本降权**:如Focal Loss降低易分类样本权重,公式为$L = -\sum (1-p_t)^\gamma y_i \log(p_t)$,其中$\gamma >0$,使模型聚焦困难样本。 #### 4. **对抗样本过滤** 对抗样本是对输入添加微小扰动生成的误导样本。防御方法包括: - **对抗训练**:将对抗样本加入训练数据,增强模型鲁棒性。 - **预处理过滤**:使用去噪网络或统计方法(如PCA)检测异常输入。 #### 5. **早停机制与验证集损失** - **早停**:监控验证集损失,若连续$k$轮不下降则终止训练,防止过拟合[^3]。 - **验证集损失**:作为模型泛化能力的代理指标,用于调参和模型选择。 #### 6. **模型简化与网络剪枝** - **剪枝方法** 引用[2]中提到的三类剪枝: 1. **按权重大小**:移除绝对值小于阈值$\epsilon$的参数(如$|w| < 0.01$)。 2. **按梯度大小**:删除梯度接近零的参数(如$\frac{\partial L}{\partial w} \approx 0$)。 3. **正则化剪枝**:结合L1/L2约束,逐步淘汰不重要的参数。 - **实现步骤**:训练→剪枝→微调→重复,直至满足压缩率。 #### 7. **参数共享** - **典型应用**: - 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卷积核在不同位置共享权重,减少参数量。 - 循环神经网络(RNN)中,时间步共享同一组权重,处理序列数据。 --- §§ 1. L1正则化与L2正则化在稀疏性上有何本质区别? 2. Dropout在测试阶段为何需要调整权重?是否有替代方案? 3. 如何选择网络剪枝中的阈值$\epsilon$?是否需要考虑层间差异? 4. 对抗样本过滤是否会影响正常样本的分类性能?如何平衡? 5. 参数共享在Transformer模型中如何体现?与自注意力机制有何关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