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U - 2271 (最短路程不变,最大关闭路径)

本文探讨了一种校园内部路网优化的方法,旨在通过关闭部分重复路径来减少维护成本,同时确保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不变。利用Floyd算法进行路径优化,并详细介绍了算法实现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华师有N幢教学楼,每幢教学楼之间有多条线路连接,由于维护每条路都需要花费不菲的金额。机智的华师男想要为学校省钱,关闭几条线路,但是又不想增加自己从一个教学楼去另一个教学楼的路程。

请问最多可以关闭多少路,使得任何两幢教学楼之间的路程不会被改变。请注意,教学楼A和B之间的路程是指需要从A到B最短路的长度。

Input

输入的第一行是一个整数T(1 <= T <= 50),代表案例的个数。

然后T个案例,每个案例以两个数字 N, M (1 <= N <= 100, 1 <= M <= 40000) 开始,其中描述了国家X的城市数量和道路数量。每个案例每行由三行整数 x, y, s (1 <= x, y <= N, 1 <= s <= 10, x,y保证不相等), ,这意味着有一条路在城市x和城市y之间,它的长度是s。请注意,两个城市之间可能有不止一条道路。

Output

对于每种情况,首先输出案例编号,然后输出可能关闭的道路编号。这个数字应该尽可能的大。

Sample Input
2
2 3
1 2 1
1 2 1
1 2 2
3 3
1 2 1
2 3 1
1 3 1
Sample Output

Case 1: 2 Case 2: 0


思路:首先,删除两点间权值大的边,走一遍floyd,遍历所有点路径,查看能删除的路径。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io.h>
#define inf 0x3f3f3f3f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p[110][110],b[110][110];
int n,m;
int main()
{
    int t,x,y,s,ans,ph=1;
    scanf("%d",&t);
    while(t--)
    {
        ans=0;
        memset(map,0x3f,sizeof(map));
        scanf("%d%d",&n,&m);
        for(int i=1; i<=n; i++)
        {
            map[i][i]=0;
        }
        for(int i=0; i<m; i++)
        {
            scanf("%d%d%d",&x,&y,&s);
            if(map[x][y]!=inf)ans++;
            if(map[x][y]>s)
            {
                map[x][y]=map[y][x]=s;
            }
        }
        memcpy(b,map,sizeof(b));
        for(int k=1; k<=n; k++)
        {
            for(int i=1; i<=n; i++)
            {
                for(int j=1; j<=n; j++)
                {
                    if(map[i][j]>map[i][k]+map[k][j])
                    {
                        map[i][j]=map[i][k]+map[k][j];
                    }
                }
            }
        }

        for(int i=1; i<=n; i++)
        {
            for(int j=i+1; j<=n; j++)
            {
                for(int k=1; k<=n; k++)
                {
                    if(map[i][j]<b[i][j]&&b[i][j]!=inf)
                    {
                        ans++;
                        break;
                    }
                    if(b[i][j]==map[i][k]+map[k][j]&&b[i][j]!=inf&&j!=k&&i!=k)
                    {
                        ans++;
                        break;
                    }
                }
            }
        }
        printf("Case %d: ",ph++);
        printf("%d\n",ans);
    }
}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的算法或实现方法。用户引用了之前的参考,但指出那只是参考,我需要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回答。 用户的需求是:寻找解决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的算法或实现方法。具体来说,是“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算法解决方案”。 关键点: - 多起点:有多个起点。 - 多终点:有多个终点。 - 短路径:需要找到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的短路径,或者更具体地说,可能是找到所有起点到所有终点的短路径,或者小化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在参考中,提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使用SPFA算法,通过创建虚拟源点和汇点来处理多起点多终点问题。具体步骤是: - 创建一个虚拟源点(0),将其连接到所有起点,边权为0。 - 创建一个虚拟汇点(n+1),将所有终点连接到它,边权为0。 - 然后运行SPFA算法从源点0到汇点n+1,以找到短路。 这似乎是处理多起点多终点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它将问题转化为单源单汇问题。 现在,我需要根据系统级指令来构建回答: 1. **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例如,变量、距离等。 2.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3. **LaTeX语法正确**:确保所有数学表达式的语法正确。 4. **使用中文回答**:整个回答用中文。 5.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生成3个相关问题。 6. **引用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如[^1]。在参考中,有引用[^1],所以我需要自然地引用它。 回答结构: - 由于用户要求结构清晰,帮助逐步解决问题,我应该: 1. 解释问题:什么是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 2. 描述解决方案:介绍SPFA算法结合虚拟节点的实现方法。 3. 提供伪代码或代码示例:类似于示例中的快速排序代码,我需要提供一个实现。 4. 讨论优化和注意事项:简要讨论性能、优化等。 5. 生成相关问题:在后,列出3个相关问题。 在参考中,引用了[^1],是关于“I - 浪里个浪 FZU - 2261”的,描述中使用SPFA算法处理多起点多终点问题。所以,我可以引用这个作为依据。 步骤: 1. **介绍问题**: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涉及在图中从任意起点到任意终点的短路径。常见于交通网络、游戏路径查找等。 2. **解决方案**:使用虚拟源点和汇点来转换问题。 - 创建虚拟源点S,连接到所有起点,边权为0。 - 创建虚拟汇点T,所有终点连接到它,边权为0。 - 运行单源短路径算法(如SPFA、Dijkstra)从S到T。 - 这样,从S到T的短路径对应了从某个起点到某个终点的短路径。 3. **算法实现**:提供SPFA算法的代码示例。 4. **优化**:讨论为什么使用SPFA(适用于可能有负权边的图),如果无负权边,Dijkstra更高效。 5. **引用**:在描述解决方案时,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 伪代码结构: - 类似于示例,用代码块展示。 - 使用Python或伪代码。 完整回答框架: - 开头:解释问题。 - 主体:描述方法,包括数学表达式(如距离公式)。 - 代码:提供实现。 - 结尾:总结,并生成相关问题。 数学表达式: - 例如,距离$d(u,v)$,或图中的边权重。 - 在行内使用$...$。 相关问题:生成3个,类似于示例: 1. 如何优化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算法? 2. 如果图中有负权边,如何处理? 3.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确保引用:在描述解决方案时,提到参考[^1]。 终回答结构: - 问题解释。 - 解决方案描述。 - 代码实现。 - 相关问题。</think>### 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解决方案 在多起点多终点短路径问题中,给定一个图 $G=(V,E)$,其中 $V$ 是节点集合,$E$ 是边集合,每条边有权重 $w(e)$。目标是找到从任意起点 $s \in S$(起点集合)到任意终点 $t \in T$(终点集合)的短路径,即小化路径总权重 $\min_{s \in S, t \in T} d(s,t)$,其中 $d(s,t)$ 表示从 $s$ 到 $t$ 的距离[^1]。这种问题常见于交通网络优化、游戏路径规划或分布式系统路由等场景。 #### 核心算法:基于SPFA的虚拟节点方法 为解决此问题,一种高效方法是通过添加虚拟源点和汇点,将多起点多终点问题转化为单源单汇短路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基于SPFA算法,适用于一般图,包括可能有负权边的情况): 1. **问题转换**: - 创建虚拟源点 $0$,将其与所有起点 $s \in S$ 连接,添加边权为 $0$ 的无向边(即 $0 \to s$ 和 $s \to 0$)。 - 创建虚拟汇点 $n+1$(假设原图节点编号为 $1$ 到 $n$),将所有终点 $t \in T$ 连接到它,添加边权为 $0$ 的无向边(即 $t \to n+1$ 和 $n+1 \to t$)。 - 这样,从虚拟源点 $0$ 到虚拟汇点 $n+1$ 的短路径,对应了原图中从某个起点到某个终点的短路径。路径权重即为 $\min d(s,t)$。 2. **算法原理**: - 使用SPFA(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算法,它是一种基于队列优化的Bellman-Ford变体,平时间复杂度为 $O(|V||E|)$,坏情况 $O(|V||E|)$,但实践中效率较高,尤其适合稀疏图。 - 关键公式:设 $dis[u]$ 表示从源点 $0$ 到节点 $u$ 的距离,松弛操作为: $$ dis[v] = \min(dis[v], dis[u] + w(u,v)) \quad \forall (u,v) \in E $$ - 终,$dis[n+1]$ 即为所求的小距离。 3. **优化说明**: - 此方法避免了为每对起点-终点单独计算短路径(否则复杂度高达 $O(|S||T||V|^2)$),而是通过一次SPFA调用解决。 - 如果图中无负权边,可改用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 $O(|E| + |V| \log |V|)$),更高效但需保证非负权重。 - 空间复杂度为 $O(|V| + |E|)$,适用于大规模图。 #### Python代码实现 以下代码使用SPFA算法实现上述方法。假设图以邻接表形式存储(`graph[u]` 包含元组 `(v, w)` 表示边 $u \to v$ 的权重 $w$)。 ```pytho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ef spfa_multiple_sources_targets(graph, sources, targets): n = len(graph) - 2 # 原图节点数,假设节点编号从1到n # 添加虚拟源点0和汇点n+1 graph[0] = [(s, 0) for s in sources] # 虚拟源点0连接到所有起点 graph[n+1] = [] # 虚拟汇点n+1 for t in targets: graph[t].append((n+1, 0)) # 所有终点连接到虚拟汇点 # 初始化距离数组和队列 dis = [float('inf')] * (n+2) dis[0] = 0 in_queue = [False] * (n+2) queue = deque([0]) in_queue[0] = True # SPFA主循环 while queue: u = queue.popleft() in_queue[u] = False for v, w in graph[u]: if dis[u] + w < dis[v]: dis[v] = dis[u] + w if not in_queue[v]: queue.append(v) in_queue[v] = True # 返回虚拟汇点的距离,即小起点-终点距离 return dis[n+1] # 示例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假设图有4个节点(1,2,3,4),起点S={1,2},终点T={3,4} graph = [[] for _ in range(6)] # 索引0到5(节点0和5为虚拟点) # 添加实际边:例如,边1->3权重2,边2->4权重3等 graph[1].append((3, 2)) graph[2].append((4, 3)) # 添加其他边... sources = [1, 2] targets = [3, 4] min_distance = spfa_multiple_sources_targets(graph, sources, targets) print(f"小起点-终点距离: {min_distance}") ``` #### 注意事项 - **负权边处理**:SPFA能处理负权边,但如果存在负权环,算法可能不收敛(需添加环检测)。 - **性能分析**:在稀疏图中,SPFA平效率较高;稠密图可考虑优化如SLF(Small Label First)策略。若无负权边,优先使用Dijkstra(代码类似,但用优先队列)。 - **实际应用**:此方法已用于竞赛编程问题(如FZU-2261),通过虚拟节点简化问题[^1]。 - **可靠性说明**:本方案基于图论标准实践,虚拟节点法在多个文献中被验证为有效优化[^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