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研究与网络安全分析
1. 黑客的多元认知
通常我们认为黑客是一群肆意窃取大量密码和信用卡号、无视界限、以制造混乱为乐的人。然而,这或许是一种片面的认知。实际上,存在另一类黑客,他们是爱国且有公德心的人,希望运用自身技术技能保护国家免受网络攻击,却受到过时规则和过度保护机制的限制。或许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坏黑客太多,而是好黑客太少。
2017年,美国非营利组织身份盗窃资源中心统计显示,当年已有超过1100起数据泄露事件,是2005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受影响的机构包括医疗保健提供商、快餐连锁店、跨国银行、公立高中和私立大学等,至少1.71亿条记录被泄露,其中近85%可追溯到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的一次灾难性泄露事件。
下面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阅读相关资料,找出被描绘为女性或年龄超过50岁的角色。
- 对Lee Munson所描述的黑客人格特质进行批判分析。
- 研究迈尔斯 - 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系统,找出不太可能与黑客相关的类别。
- 探索是否有某些职业中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过多。
- 观看Ymir Vigfusson的YouTube和Ted演讲,了解他发现黑客行为的喜悦以及其“道德指南针”的反应。
- 探寻“白帽”和“黑帽”术语的起源。
2. 网络安全中的侧写技术
在执法领域,“侧写”技术被长期用于根据犯罪行为确定嫌疑人类别。但这种方法虽有成功案例,也存在广泛的滥用情况。例如,“黑人驾车”这一说法源于警察经常拦截在白人社区驾车的非裔美国人,就连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也遭遇过此类情况。
在网络安全领域,制定侧写标准时,应基于行为而非个人的种族、民族或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