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理论与人工智能:从古代哲学到现代模型
1. 柏拉图与第欧根尼的哲学交锋
哲学家中不乏机智的争论,而古代巨星柏拉图和第欧根尼之间的冲突堪称既激烈又有趣。柏拉图热衷于探讨人类存在的深刻问题,如“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命?”“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他通过一种被称为“本体论”的分类和关系系统来处理这些问题,将最宽泛的概念置于顶层,再逐步细化。然而,他定义人类时,依据的是形态,把人类归为无羽毛的两足动物。
第欧根尼属于犬儒学派,他毫不留情地抨击那些自命不凡的哲学家。当亚历山大大帝欣赏他在地上研究几何学时,他却粗暴地让大帝别挡住他的阳光。为了挑战柏拉图的本体论,第欧根尼拔光一只活鸡的羽毛,带到柏拉图的学园,大喊“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
第欧根尼展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有教养的傲慢”。他的笑话并非依赖情感,而是依靠智慧。他在抽象和具体的领域间灵活切换,用具体事物削弱抽象概念,以此瓦解柏拉图的本体论体系。
2. 幽默理论的多元视角
2.1 幽默与本体论的关系
本体论可看作概念规范的象征,代表着我们对世界的常识性认知。而幽默则常常挑战这种正统观念。就像第欧根尼颠覆柏拉图的本体论一样,幽默家会采用策略打破观众对文本、情境、常规或类别的预期。如今,人工智能研究者仍将机器的显性知识存储结构称为本体论,这一结构在幽默面前就像一本正经的配角。
2.2 不同哲学家的幽默理论
- 霍布斯的优越论 :17世纪的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笑声是我们突然产生的优越感的体现。他在《利维坦》中提到,“突然的荣耀”引发了欢笑和怪相,这种荣耀可能源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