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科学先驱:从杨氏理论到切夫鲁尔法则
1. 托马斯·杨:博学多才的先驱
托马斯·杨是一位英国博学家,兴趣广泛,涵盖物理学和埃及学等多个领域。他于 1773 年出生在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一个大型贵格会家庭,家中有九个兄弟姐妹。杨自幼便是神童,两岁学会阅读,六岁自学拉丁语,十四岁时已掌握希腊语、拉丁语,并熟悉法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
杨的学术和职业经历丰富多样。1792 年,他开始在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学习医学,1794 年转至爱丁堡大学医学院,1795 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并于 1796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793 年,他基于眼睛晶状体曲率的变化,解释了眼睛如何适应不同距离的视觉。1797 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同年继承了叔祖父的遗产,实现了经济独立。1799 年,他在伦敦韦尔贝克街 48 号成为一名医生。
在科学研究方面,杨虽选择了医学职业,但更热衷于科学研究。1801 年,他被任命为皇家研究所自然哲学(主要是物理学)教授,并在同年提出可能存在三种视网膜粒子,分别与“红、黄、蓝”三种主色相关。1802 年,他成为皇家学会外事秘书。1803 年,他将原色改为红、绿、紫,其观点是关于人类光谱辨别“三色性”基本特性的早期论述之一。
1803 年,杨因担心教授职责会干扰医学实践而辞去教授一职。他的讲座于 1807 年出版,其中包含了对后来理论的诸多预见。此后,他还担任了圣乔治医院的医生,参与了伦敦引入煤气的安全评估委员会、确定秒摆精确长度的委员会等工作,并在 1827 年成为法国科学院的八位外国院士之一,1828 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成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2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