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安全:从历史到未来的多面审视
1. 北极安全的多元视角
在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元的视角。从女权主义角度来看,北极社会存在对白人男性担任领导职位的偏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的安全感。Spike Peterson等倡导者主张从全球层面重新审视安全概念,对于“深化派”而言,女权主义不仅是理论探讨,更体现在实践中。在北极,尤其是农村地区,女权主义视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女性处于更为脆弱的地位。
2. 北极安全的历史演变
2.1 两极世界政治时期
在两极世界政治时代,国际事务在全球层面进行管理,两个世界大国的竞争阻碍了区域安全动态的发展。北极成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敌对超级大国冲突的中心。从20世纪50年代起,北极地区逐渐军事化,因其地理和技术因素成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和政治博弈场。北极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核轰炸机和导弹飞行的最短距离,北冰洋既是本国导弹潜艇的藏身之处,也是搜寻和摧毁敌方潜艇的猎场。
为应对潜在的核攻击,美国在1957年成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并推动与加拿大的更强防御合作。美加两国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雷达站,即远程早期预警线(DEW Line),用于监测北极空域、威慑和提前预警潜在攻击。此外,从格陵兰到阿拉斯加还建造了轰炸机和战斗机基地,美国在凯夫拉维克建立空军基地以换取对冰岛的保护和经济利益。
2.2 冷战结束后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呈现出更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关系从对抗转向合作。安全挑战和威胁的来源也从单纯的军事问题转变为非军事问题,如经济和环境问题。北极地区的军事投资和活动有所减少,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在许多地方,民间社会与军事联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