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视觉皮层(V1)的综合解析
1. V1的基础特性
1.1 二维频率过滤
初级视觉皮层(V1)对视觉输入信号执行二维频率过滤,其中的神经元会联合调整至特定的方向和空间频率。在中央凹区域的简单细胞,其空间频率带宽在半振幅时为0.4个倍频程至超过2.6个倍频程,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在1.2 - 1.4个倍频程。简单细胞的峰值空间频率从0.5周期/度到超过16.0周期/度不等,频率调谐带宽约为1.5个倍频程。
1.2 相位选择性
空间相位是视觉系统进行特征检测的重要线索。研究表明,图像相位的随机化会破坏像素相关性,使人难以识别图像,而图像强度的随机化则无此影响。神经元对特定空间相位的调谐决定了它们所检测特征的对称性,例如线条为偶对称,边缘为奇对称。空间相位还可用于定位细胞感受野(RF)中特征在给定尺度或空间频率下的最大能量位置。
Mechler等人发现,简单细胞主要在其奇响应谐波中调节相位一致性,对奇偶对称的空间特征具有同等选择性;而大多数复杂细胞在其偶响应谐波中调节相位一致性,但在奇响应谐波中更具选择性。很少有细胞对相位不敏感,大多数细胞都调谐到相位一致性,还有一些细胞调谐到奇偶之间的中间对称性。
2. V1的计算理解
2.1 信息编码视角
从信息编码的角度来看,V1中的感受野可被视为一种高效编码的一部分,它能消除两个像素信号之间的成对或二阶相关性。V1的编码表示和视网膜的中心 - 环绕感受野在去除输入信号冗余方面都很高效。这一框架可以解释和预测V1细胞对不同特征的选择性之间的关联,例如:
- 对颜色调谐的细胞也会对较低的空间频率调谐,且通常不对方向调谐。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