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1. 信息论在CVPR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是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极具挑战性。尽管人类能轻松解读图像和检测空间模式,但实际上人类大脑可能将多达50%的皮层用于处理和解读图像。过去30年,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用于视觉和模式识别任务的计算机算法,目前虽未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越来越明显的是,最终理论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概率技术和信息论概念。
信息论与计算机视觉的联系早已被认识到。视觉可被视为一个解码问题,信息的编码由现实世界的物理过程完成,即光线照射物体并反射到相机或眼睛。科学家如Horace Barlow开创了理想观察者理论,用于计算视觉刺激中的可用信息量,并研究人类利用这些信息的效率。然而,此前尚未有人将这些工作整合到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中。
2. 信息论元素在CVPR中的应用
如今,研究人员广泛利用信息论元素来解决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问题,这些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度量 :熵、互信息和Kullback - Leibler散度等是常见的度量,通常用作度量标准或优化准则。例如,在独立成分分析(ICA)中,寻找使输出独立性最大化的投影方向,等同于最小化它们的互信息。
- 原则 :
- 最小描述长度(MDL)原则 :由Rissanen提出,用于选择最简单的模型,即选择能充分解释数据的最短代码(或最少参数)。例如在区域分割问题中,在保证每个区域的统计特性能用较少参数解释的前提下,将图像划分为尽可能少的区域。
- 最小最大熵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