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主成分分析(KPCA)的原理、实现与应用
在机器学习中,降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高维数据,减少计算复杂度,同时保留数据的重要信息。本文将介绍核主成分分析(KPCA)的原理、Python实现以及实际应用。
1. KPCA的核心步骤
KPCA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步骤:
1. 计算核矩阵 :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对样本,计算它们之间的核函数值,构建核矩阵$K$。核矩阵的维度取决于数据集的样本数量。例如,如果数据集包含$n$个训练样本,那么核矩阵$K$就是$n\times n$维的。
2. 核矩阵中心化 :使用以下公式对核矩阵$K$进行中心化处理:
- $K’ = K - \frac{1}{n}K - K\frac{1}{n}+\frac{1}{n}K\frac{1}{n}$
- 其中,$\frac{1}{n}$是一个$n\times n$维的矩阵,其所有元素的值都为$\frac{1}{n}$。
3. 提取主成分 :根据中心化后的核矩阵的特征值,收集前$k$个特征向量。与标准PCA不同的是,这些特征向量不是主成分轴,而是已经投影到这些轴上的样本。
以下是这三个步骤的mermaid流程图:
graph LR
A[计算核矩阵] --> B[核矩阵中心化]
B --> C[提取主成分]
2. Python实现RBF KPCA
下面是使用Python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5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