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验证凭证:概念、语法与基本属性解析
1. 可验证凭证信任模型
当前互联网巨头运营的大型FIM系统(如随处可见的“使用____登录”按钮)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互联网用户认为验证者只信任这些巨头作为唯一的可信来源。然而在离线世界中,存在数百万的凭证颁发者和验证者,整个系统是去中心化的。信任关系是在持有者和验证者之间点对点、“成对”直接建立的,这就是所谓的信任网络模型,也是可验证凭证(VC)所效仿的自下而上的信任模型。
2. W3C与VC标准化进程
可验证凭证的工作起源于万维网联盟(W3C)的Web Payments Interest Group。W3C是定义HTML网络编程语言和其他网络互操作性关键标准的标准机构。Web Payments Interest Group的任务是规范如何在网络上进行支付,这就需要一种验证个人身份的方法。于是,该组织成立了Verifiable Claims Task Force(VCTF)来探索W3C是否能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
VCTF开发了一个初始规范,并得出结论,W3C确实可以在该领域提供有效帮助。2017年5月,VCTF完成工作并将其规范转移到新成立的W3C标准轨道的Verifiable Claims Working Group(VCWG)。最初,该规范名为Verifiable Claims Data Model and Syntaxes specification,经过一年的工作后,VCWG将其更名为Verifiable Credentials Data Model 1.0。
之所以工作组名为Verifiable Claims,而规范名称为Verifiable Credentials,是因为工作组的最初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