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体论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形式化服务规范
1. 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MAS)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们能够跨应用程序自主地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为了确保代理的互操作性,设计者必须依赖于一种通信协议,该协议允许软件代理交换有意义的信息。本文提出使用本体论作为这种通信协议。本体论捕捉了代理提供的操作和服务的语义,允许MAS中的互操作性和信息交换。本体论是一种形式化、机器可处理的表示,允许捕捉一个领域的语义,并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有意义的信息。我们使用了一种形式化的知识表示语言(OWL),它转换为描述逻辑(一阶逻辑的一个子集),从而消除了歧义,并为基于机器的推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方法的主要贡献是使需求明确,将规范集中在一个文档中(本体本身),同时提供了一种形式化、无歧义的表示,可以被自动化推理机处理。
2. 本体论
为了确保自主代理之间的互操作性,需要一种协议来交换支持这一过程所需的信息。我们认为,本体——在文献中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概念化的规范——是将提供这一需求的表示形式。本体足够表达性,能够捕捉MAS中存在的本质属性,就其类和关系而言。另一方面,本体提供了执行自动化推理和模型检查所需的必要形式。根据蒂姆·伯纳斯-李的观点,本体将允许机器智能地处理和整合Web资源,实现快速准确的网络搜索,并促进大量异构网络可访问代理之间的通信。
我们采用了由Maedche提出的本体结构O。根据作者所述,本体可以通过一个由核心组成的5元组来描述,即概念、关系、层次结构、一个将概念非分类地关联起来的函数以及一组公理。这些元素定义如下:
- 概念 :表示领域中的实体或类。
- 关系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