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从基础到响应式设计
1. 数据可视化基础
1.1 时间线
时间线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它将事件表示为从时间 A 到时间 B 的直线上的点。事件的大小或形状可以有所不同,以表示其重要性、涉及的人数或其他次要指标,但主要功能是按时间顺序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1.2 简单信息传达
如果要分享数据中明显且关键的信息,无需使用复杂的图表。简单的表述往往更好,例如“明天会下雨”这样直接的句子。
1.3 数据可视化类型
除了时间线,还有许多其他的数据可视化方式。但随着可视化方式变得更加深奥,它们往往会借鉴上述提到的一种或多种类型,并且可能违背有效图形显示的第四原则:引导观众关注内容实质,而非方法、图形设计、制作技术或其他方面。
2. 网络数据可视化的特点
2.1 交互性
与印刷可视化的单向性不同,网络数据可视化具有丰富的交互方式。在印刷品中,内容一旦创建就只能被消费,很难提供反馈;而在网络上,可以通过链接、悬停状态、键盘、触摸屏、地理位置等多种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
2.2 选择合理默认值
在网络上,无需局限于单一的可视化方法。可以选择一个合理的默认可视化方式展示给用户,例如时间线,然后在有足够页面空间和带宽的情况下,提供切换到其他可视化方式的选项。
2.3 元信息
在印刷中,通常只能展示数据,将元数据放在附录中。而在网络上,可以为可视化添加元数据,创建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有意义关系。元数据的目的是提供相关信息的发现途径,结构元数据为非可视化数据消费者提供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