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精华摘录+笔记(一)

本文探讨了AT&T为何走向衰落,分析了贪婪和短视导致的错误决策,以及华尔街对科技公司长期发展的负面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14年3月216日

//数字对应原章节 

   
一、AT&T——一家曾经如日中天,拥有垄断资源的百年公司,为何最后走向衰落? 
   
前身是贝尔电话公司。屡次遭反垄断法的切割和约束,却没有倒下,反而因此修枝剪叶,发展得更好。 

作者观点:反垄断法逼着公司进行科技进步,而不能利用垄断优势坐享其成。后者往往令公司失去技术领先地位。 


为了能支撑高股价,朗讯走了一步后来被证明是败笔的险棋。

观点:这种为了提高股价而XX的戏码在全书多次出现,作者也专门开了一章来讨论IT公司与华尔街的关系。这里说些题外话,即追求股价这个目标的历史渊源。其实这在金融学上是一个课题,叫Principal-agent problem,研究公司股东(委托者)如何让高管(代理者)尽心尽力。我们都知道国外公司一般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而且高管的年薪突破天际的同时丑闻也很多。那么高管拿钱这么多,还不老实,股东怎么办呢?于是就要用一些指标评价。而悲剧的是,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短期的,长期的战略决定往往不容于这些指标。解决办法之一是大公司战略决定时往往会通知华尔街,向他们宣讲下未来有多少好处,以获得支持,至少维持股价不变。


1995年,美国股票开始疯涨,AT&T的股票大部分被华尔街投资银行掌控,这些人只为了自己的股票利益,完全不顾公司的长期发展,因而令公司屡屡做出短视的错误决策。 

观点:在感叹肉食者鄙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这一事实:对他们而言,一个长期发展的公司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金融资本运作。从某种意义上,金融系统还是稳定的好,这样才有人安安心心做企业,安安心心工作。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如06,07年的中国股市。


终结AT&T的内因是贪婪和短视,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革命来临的关键时刻,将公司业务分拆成小公司上市,卖股票挣钱,杀鸡取卵,最终被下一波浪潮吞没,错失发展机会。 

作者观点:当一家公司没有人对它有控制权时,它的长期发展就会有问题。 

观点:不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其实这种例子并不常见。股价分散的公司照样可以很好地长期发展。我认为这个‘贪婪和短视’还是我上一条中提到的因素更多一点。


贝尔实验室等大实验室的弊端

观点:作者说后面会提到。


谷歌接收了贝尔,香农实验室的优秀人才。

观点:判断公司的好坏只需要看一条,最优秀的人才是流入还是流出。这让我想到微软,关于微软的未来众说纷纭。很有启发性的一种方法就是看看最优秀的人才是流入还是流出。作者后面提到,用马克思的观点来分析,IT界中生产资料没怎么起作用,生产关系却大大变革了。IT界,最重要的是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