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关

本文介绍了一个涉及两个坐标系A和B的变换问题,通过变换矩阵R实现从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中点P位置的转换。变换矩阵R的第一列描述了坐标系B的x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位置,第二列描述了y轴,第三列描述了z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假设:2个坐标系分别为A、B,有点P。





其中变换矩阵R由三列构成,第一列为坐标系B的x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描其中变换矩阵R由三列构成,第一列为坐标系B的x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描其中变换矩阵R由三列构成,第一列为坐标系B的x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描述,第二列为坐标系B的y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描述,第三列为坐标系B的z轴相对于坐标系A的描述。

### 齐次变换矩阵在三个不同坐标系下的系 在机器人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齐次变换矩阵用于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变化。当涉及到多个坐标系时,理解这些坐标系之间如何通过齐次变换矩阵相互转换重要。 #### 坐标系间的相对位置表示 假设存在三个不同坐标系:世界坐标系 \( W \),基座坐标系 \( B \),以及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 E \)[^1]。为了表达这三个坐标系之间的系,可以定义如下齐次变换矩阵: - **从世界坐标系到基座坐标系** 的变换矩阵记作 \( {}^{W}T_{B} \) - **从基座坐标系到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的变换矩阵记作 \( {}^{B}T_{E} \) 因此,如果要得到 **从世界坐标系直接到末端执行器坐标系** 的变换,则可以通过连乘上述两个变换矩阵来获得: \[{}^{W}T_E = {}^{W}T_B * {}^{B}T_E\] 这表明任何一 P 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可通过先将其映射至基座坐标系再进一步映射到末端执行器坐标系而得[^2]。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考虑一个具体的例子,在MATLAB环境中利用四元数完成旋转操作并验证其效果。给定一组欧拉角(roll-pitch-yaw),可构建相应的旋转矩阵并通过 `rpy2tr` 函数转化为齐次变换形式;接着创建单位四元数对象来进行逆运算测试,最后将向量 `[1 0 0]'` 应用此变换查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4]: ```matlab q = UnitQuaternion(rpy2tr(0.1, 0.2, 0.3)); inv_q = inv(q); result = q*inv_q; rotation_matrix = q.R; transformed_vector = q*[1; 0; 0];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基于已知的角度参数计算出所需的变换,并检验了该变换的有效性。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