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P3调控Bruchpilot乙酰化与突触功能

ELP3通过乙酰化ELKS家族成员Bruchpilot调控活性区形态

摘要

延长因子蛋白3(ELP3)在细胞核内乙酰化组蛋白,但也发挥细胞质中的功能。本文报道,在果蝇神经元中,ELP3对于乙酰化ELKS家族成员Bruchpilot是必需且充分的,而Bruchpilot是突触前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递质在此处释放。我们发现,在elp3突变体中,突触前密度能够正常组装,但表现出形态学缺陷,其胞质延伸覆盖面积更大,导致囊泡锚定增加以及神经递质释放更为高效。我们提出一个模型:突触处ELP3依赖的Bruchpilot乙酰化调控单个突触前密度的结构及神经递质释放效率。

引言

突触是具有紧密相对的突触前和突触后元件的高度特化结构(Haucke等,2011)。尽管细胞内突触的基本组成可能相似,但突触接触并非一成不变,各个释放位点的突触效能也存在差异(Marrus等,2004;Peled和Isacoff,2011;Pelkey等,2006;施密特等,2008)。这种异质性表明,突触前释放位点的功能可能受到局部调控(Nicoll和Schmitz,2005;Pelkey和McBain,2007)。因此,阐明调控单个活性区功能的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突触可塑性的调控。

突触小泡在活性区融合,活性区是与突触后受体区直接对齐的特化突触前结构(彼得森等,1997)。在果蝇中,活性区含有电子致密T形带,而布鲁赫蛋白(BRP)是一种大型细胞骨架样蛋白质,为哺乳动物ELKS的直系同源物,是这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田和大塚,2010;Kittel等,2006)。BRP在大分子实体中自组装,其中单个BRP链的N端在质膜附近连接,而其C端则像雨伞一样伸向细胞质(富凯等,2009;焦等,2010)。与其它物种中的突触前特化结构类似,BRP被认为通过其C端延伸部分捕获突触小泡,将突触小泡集中在活性区,从而促进突触传递(Hallermann等,2010b;翟和贝伦,2004)。尽管单个活性区中BRP的丰度与释放效率相关(格拉夫等,2009;Marrus等,2004;施密特等,2008),但关于调控突触前释放位点功能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中,我们鉴定出延长因子蛋白3(ELP3),即延长因子复合物的一个成员,作为T形致密体功能和形态的调控因子。

ELP3最初在酵母中被鉴定为核延长因子复合物的成员(奥特罗等,1999)。ELP3含有Gcn5相关乙酰转移酶(GNAT)结构域,并可乙酰化组蛋白H3中的赖氨酸(Han等,2008;Winkler等,2002),从而修饰DNA染色质结构(瓦利亚等,1998)。植物中的ELP3直系同源物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然而,在酵母和多个其他物种中,该蛋白质也定位于细胞质,在那里被认为参与tRNA修饰以及微管蛋白的乙酰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克雷佩等,2009;索林格等,2010;Verse´es等,2010)。

有趣的是,ELP3多态性已被发现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风险降低相关(辛普森等,2009),而ELP1突变则导致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切什维利等,2011;斯劳根霍夫特和古塞拉,2002)。

为了理解ELP3的功能,我们研究了ELP3在体外和体内对神经元的作用。我们发现,在果蝇神经肌肉接头(NMJs)中,突触前elp3功能丧失会导致T形带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而这一现象的发生并不伴随微管蛋白乙酰化的缺陷。我们发现,在elp3突变体中,T形致密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倾向于形成更复杂的胞质延伸,更多的突触小泡被锚定在这些T形致密体上,并且神经递质释放效率提高,包括更大的易释放囊泡池(RRP)。我们的数据表明,ELP3在体外和体内对于BRP乙酰化是必要且充分的,我们提出一个模型:类似于组蛋白的乙酰化,BRP的乙酰化调控T形致密体的胞质延伸,从而控制活性区对突触小泡的捕获以及神经递质释放效率。

结果

Elp3是一个必需基因

我们先前分离了两个elp3的EMS等位基因(elp3 1和elp3 2),它们在乙酰转移酶结构域中带有错义突变(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