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架构:从逻辑到分层的全面解析
1. 专家系统与智能体的区别
专家系统和智能体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不同的特点。以MYCIN为例,它是一个经典的专家系统,旨在协助医生治疗人类血液感染。MYCIN通过与用户交互,获取一系列(符号表示的)事实,然后据此得出结论。它更像是一个顾问,不直接作用于人类或其他环境,信息获取依赖用户作为中间人,也不直接作用于环境,而是向第三方提供反馈或建议。与之相比,智能体通常能直接与环境交互。不过,有些专家系统(如ARCHON系统)在执行实时控制任务时,看起来很像智能体。
2. 智能体架构的主要类型
构建智能体主要有四种类型的架构:
- 基于逻辑的架构 :决策通过逻辑演绎做出。
- 反应式架构 :决策基于从情况到行动的直接映射。
- 信念 - 愿望 - 意图(BDI)架构 :决策依赖于对表示智能体信念、愿望和意图的数据结构的操作。
- 分层架构 :决策通过各种软件层实现,每层在不同抽象级别对环境进行或多或少的明确推理。
我们用 (A = {a,a’,…}) 表示智能体可以执行的可能动作集合,用 (S = {s,s’,…}) 表示环境可能处于的状态集合。
3. 基于逻辑的架构
传统的符号AI方法认为,通过给系统提供其环境和期望行为的符号表示,并对该表示进行句法操作,就能在系统中产生智能行为。在基于逻辑的架构中,符号表示是逻辑公式,句法操作对应于逻辑演绎或定理证明。
以深思熟虑的智能体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