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当A = -1且B = 2时,确定函数f(x) = A · cos(ωx) + B · sin(ωx)的相位角φ。
根据公式
$$ \varphi = \tan^{-1}\left(\frac{B}{A}\right) $$
将 $ A = -1 $,$ B = 2 $ 代入可得
$$ \varphi = \tan^{-1}\left(\frac{2}{-1}\right) = \tan^{-1}(-2) $$
20、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查找表,修改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直接实现。
为了使用查找表来修改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直接实现,我们需要在代码中添加查找表的初始化,并在计算DFT时使用这些查找表来获取正弦和余弦值。以下是修改后的代码:
class Complex {
double re, im;
Complex(double re, double im) {
//构造方法
this.re = re;
this.im = im;
}
}
Complex[] DFT(Complex[] g, boolean forward) {
int M = g.length;
double s = 1 / Math.sqrt(M); // 公共比例因子
Complex[] G = new Complex[M];
// 初始化查找表
double[] WC = new double[M];
double[] WS = new double[M];
for (int k = 0; k < M; k++) {
WC[k] = Math.cos(2 * Math.PI * k / M);
WS[k] = Math.sin(2 * Math.PI * k / M);
}
for (int m = 0; m < M; m++) {
double sumRe = 0;
double sumIm = 0;
for (int u = 0; u < M; u++) {
double gRe = g[u].re;
double gIm = g[u].im;
// 使用查找表获取正弦和余弦值
int index = (m * u) % M;
double cosw = WC[index];
double sinw = WS[index];
if (!forward) {
// 逆变换
sinw = -sinw;
}
// 复数乘法: [gRe+i · gIm]·[cos(ω)+i· sin(ω)]
sumRe += gRe * cosw + gIm * sinw;
sumIm += gIm * cosw - gRe * sinw;
}
G[m] = new Complex(s * sumRe, s * sumIm);
}
return G;
}
在这个修改后的代码中,我们添加了两个查找表 WC 和 WS ,分别用于存储余弦和正弦函数的值。在计算DFT时,我们使用 (m * u) % M 作为索引来从查找表中获取所需的正弦和余弦值,而不是每次都调用 Math.cos 和 Math.sin 函数。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因为查找表的访问速度比函数调用快。
21、考虑如何通过使用预先计算的余弦值表(针对给定信号长度M)来加速一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实现。提示:需要一个长度为4M的表。
为加速一维 DCT 实现,可预先计算余弦值并存储在长度为 4M 的表中。
计算 DCT 时多次用到 Math.cos(Phi) ,其中
Phi = Math.PI * m * (2 * u + 1) / (2 * M) 。
通过预先计算并存储这些余弦值,可避免每次循环都调用 Math.cos() 函数,从而提高效率。
具体步骤如下:
- 创建长度为 4M 的数组来存储余弦值。
- 遍历所有可能的
Phi值,计算余弦值并存储在数组中。 - 在计算 DCT 和逆 DCT 时,使用预先计算的余弦值表,而非每次都调用
Math.cos()函数。
22、为任意大小的图像实现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利用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可以作为一系列一维变换来执行这一事实。
要实现任意大小图像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2D DCT),可利用其可分离性,将其分解为一系列一维离散余弦变换(1D DCT)。以下是实现步骤和示例代码思路:
步骤
-
对图像的每一行应用1D DCT
对图像的每一行数据进行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
对变换后的每一列应用1D DCT
对第一步变换后的数据的每一列进行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示例代码(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