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驱动可变刚度关节(pVSJ)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1. 腱驱动pVSJ的设计原则
在之前的研究中,为了辅助薄壁支撑任务,开发了带有刚性腰部的超冗余机械臂(SRLs)。为了提高SRLs支撑的稳定性并确保人机交互的安全性,有必要为SRLs设计一个pVSJ。
1.1 设计指标
基于薄壁支撑过程的要求,提出了SRLs关节处pVSJ的设计标准,具体设计指标如下表所示:
| 项目 | pVSJ的设计指标 |
| — | — |
| 关节最大扭矩 | 2N·M |
| 关节系统刚度 | 1.0 - 3.4 Nm/rad |
| 系统轻量化满足强度验证 | 200 - 243 g,E ≥ 1.2 Gpa |
| 摆动过程中的碰撞安全问题 | K ∝ θ |
柔性关节的刚度要求与扭矩正相关,这样关节在低负载下能保持低刚度,更好地吸收SRLs摆动过程中的冲击。
1.2 可变刚度的基本原理
腱驱动pVSJ的设计基于一种特殊的四连杆机构。在这个机构中,齿条长度为0,杆1和杆3通过点A的销钉连接安装在基座上,柔性杆2分别在点B和点C将杆1和杆3连接到销钉关节。
根据虚功原理和胡克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 τ = l₁ sin α · F = L₁ · F (1)
- (L_1 = l_1 \sin \alpha = \frac{l_1l_3 \sin \theta}{l_2} = \frac{l_1l_3 \sin \theta}{\sqrt{l_1^2 + l_3^2 - 2l_1l_3 \cos \theta}}) (2)
- F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